我们人类未来和机器的竞争,是智慧的竞争,是体验的竞争。这对我们今天最大的挑战,是教育体制的改革。
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式,对我们的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强迫孩子去背,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
我可以保证30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没有办法适应与机器竞争的时代……”
30年后,我们的孩子到底找不找得到工作?关于这个问题,欢迎给我们留言探讨。
过去的二百年间,人类追求科技、追求技术、追求科学的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相当了不起。但是二百年以前,人类追求的是智慧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价值观的发展是相当了不起,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对教育来讲,过去二百年知识积累的教育,让人类取得了巨大的红利,但是未来,知识会让机器越来越聪明。
什么是聪明,聪明就是记性比你好,算的比你快,它还体力比你强,这三样东西,人类跟机器都没法比。电脑一定比你算得快,记忆,它从来不会忘掉,它插上电,永远不停止。
在知识越来越结构化的情况下,我们的孩子今天的教育如果依然围绕数学算得快,背书背得好,可能麻烦就来了。
我们原来的教育体制永远希望孩子成为最好的学生,我认为我们要让这些孩子做最好的人。
中国要思考“教”和“育”是两回事,“教”让人具备知识,“育”让人成为真正的人,未来的一百年是智慧的时代,而智慧的时代,我认为是体验的时代,是服务的时代,机器将会取代我们过去两百多年依赖的技术和科技为积累的一切的东西。我们要重新认定、思考我们的教育方式。
对待孩子,我们的教育应该花什么样的精力和能力、时间,让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学习,让他们学习不同的东西。
对于教育,我希望我们不只专注在教知识、教文化上,还要多花点时间在价值观的引导上面,因为像创意、创新、创造,这些东西,机器还是有很大的难度。
音乐让孩子能够产生智慧源泉;下棋让孩子懂得格局、布局、舍和得;诗歌让孩子懂得执着坚持;画画培养想象力……
培养想象力、好奇心是我们的孩子们未来生存的必须的条件,如果我们孩子们丧失了创新力、创造力、好奇心,那我们一定人类会输给机器。
现在的社会知识爆炸很厉害,但是我这么觉得,两千多年来,人类知识的叠加水平是超越了一切,但是人类的智慧并没有增长。
我认为“教”和“育”不一样,“学”和“习”不一样,学可以获取知识,习可以让你得到智慧。人只有通过被电刺过以后才知道这个电还是很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