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文明行为“狙击”学校教育孩子如何面对?(组图)

2019-05-30 12:51

  在孩子面前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五一”黄金周期间,记者在市区一些景点采访时发现,这些在家长身上表现出来的看似平常的镜头,频频出现在孩子眼前。

  在人流如织的滨海景区,一对夫妇在孩子面前一边吃着瓜子一边坐在雕塑上谈笑风生,在他们周边,洒落了一地的瓜子皮、果皮和饮料瓶。保洁员发现后前来劝阻,并把垃圾清扫干净。

  在学校接受公德教育的孩子不知能否被这样一幕所“污染”。在烟台山景区,一位小学生把嚼过的口香糖用纸包好要爸爸领着去找垃圾桶,可是爸爸却从孩子手里拿过口香糖,旁若无人地丢到旁边的草丛里。“老师不让随地扔垃圾!”孩子依然想捡起来投进垃圾箱时,却被忙着看风景的父母拖走了。

  记者发现,许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无意之中给孩子作了反面教材。对此,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学校经常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有些家长的不文明行为却对孩子文明习惯和健康心理的形成造成了负面影响,应当引起重视。

  在3路公共汽车上,一位母亲领着刚刚放学的儿子乘车回家。车行至朝阳街时,旁边空出两个座位,没等旁边的乘客反映过来,母亲便把儿子按到空出的座位坐下,自己则迅速做到后边的座位上,丝毫没有顾及旁边还站着一位老年人。

  某小学门前主干道两侧的人行道上,停了20多辆送孩子上学的私家车,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一度将门前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有些车辆在离开时为了抢先一步而互不相让。据介绍,这一现象已经成为许多中小学校门前的特有景观。

  在北大街与胜利路交汇处的红绿灯下,一位母亲领着孩子过街时,丝毫没有顾及闪烁的行人红灯,在车流中穿行而过。

  一位老师谈到这些现象时说,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公共秩序教育在充满“关爱”的父母面前竟然变得如此惨淡,值得深思。有关人士指出,遵守公共秩序和公共道德是中小学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孩子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而部分家长“言传身教”的失误,容易让极具“效仿”心理的孩子对自己行为的判断产生一种双重标准,不利于孩子成长。

  记者近日走访了多家学校,老师们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家长行为中的诚信缺失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诚信教育的效果。采访中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在学校组织的一次诚信教育活动中,当要求小学生们列举出身边几种不讲诚信的事情时,竟有40%的同学列举出一件或者几件发生在父母身上的事例。包括平时对孩子说谎话,在日常生活中不履行承诺等。其中一位同学所举的例子颇有代表性。有一次,爸爸让他用一张10元钱到街边商店买一包香烟,老大爷很爽快地给他一包烟并找了3元钱。奇怪的是,回来后爸爸直夸他聪明能干,后来他才知道那张10元钱是几能乱真的假币。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