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愚敏
清晨梳洗,镜中发现几根白发,心中不觉一颤,打破了自己以往对“岁月静好”的幻象。

曾几何时,总以为青春是挥霍不完的资粮,来日方长,指点江山,激昂文字,把许多想做的事都轻飘飘地甩给了明天,直到晨起看到鬓角这几根“白霜”,才叹道:时光列车,都从来不曾为谁停留过?
回首往昔,那些被一次又一次“暂缓”的梦想,那些在拖延中消磨的时光,是否化作了心底那一声沉重的叹息?我们的人生,是否留下了太多未尽的遗憾?
惊醒不是终点,而是人生真正活过的起点,日子还要继续,那么,我们该如何“度”过这不再肆意挥霍的余生呢?

一、惜时如金
“把失去的时光找回来”并非一种奢望,而是让余下的每一分一秒都燃烧出价值,莫再空谈兴趣,而应立即深耕。
朋友张姐,45岁那年偶然拿起了画笔,从此她雷打不动地每日练习画画长达两个小时。三年后,她的作品竟在我们社区“金秋画展”上卖出了,这让她收获了从未有过的自信和快乐。张姐说:“不是想成为什么画家,是怕到了闭眼那一天,后悔没为自己喜欢的事拼上一把。”
所以,我们哪怕每天只读十页书、只记会一个单词、只跑一公里,日拱一卒的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只要努力了,奋斗了,才无怨无悔。

二、自律即自由
千万不要被“自律”所吓倒,它绝非是枯燥的枷锁,而是通往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真正自由的“通行证”。
想想作家村上春树,数十年如一日,凌晨4点起床写作,然后外出跑步10公里。这看似“苦行僧”般的规律生活,却让他源源不断地产出篇篇佳作,更保持了充沛的气血能量。
其实,自律带来的掌控感、精进感以及心无旁骛的专注,是任何外在喧嚣和纷杂都无法替代的。
当我们能管住整天熬夜刷剧、看小视频的手;能在闹钟响起时毅然起身;能在疲惫时依然完成昨日之计划,那种“我一定能做到”的满足感,是独属自律者的精神盛宴。
坚守自律,就是对自己生命最高规格的珍惜。具体到每一天中,我们如果能这般践行,平凡的日子也会焕发出熠熠光彩。

三、践行日常
晨曦,当城市还在沉睡中,我们已迎着朝阳去跑步,汗水永远是唤醒身体的号角。
工作时,一定要全身投入,心无旁骛,效率+成就感,是最好的回馈。
午后小憩,铺开宣纸,让毛笔在墨香中游刃有余,让烦躁的心绪随之沉淀。
周末,约上家人或三、两好友,徒步山野,让清风绿意洗去尘埃,注入满满的自然能量。
夜晚,远离屏幕喧嚣,床头暖灯之下,读上几页好书,让智慧滋养灵魂。
厨房里,用心学一道新菜,当香气弥漫、家人赞叹之时,幸福的味道便在这烟火气中满满升腾。
培养一个让我们超乎“忘我”的爱好,无论是让吉他拨动心弦,还是在围棋运筹帷幄中让思绪在“黑白世界”遨游,都会让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
是的,时间对我们每个人都是最公平的,而如何雕琢它?却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心态和行动。
不要再沉溺于对过往时光的追悔,从现在开始,惜时如金、自律满满,去打磨、去塑造、去点亮人生的每一寸光阴,勇毅前行,乘风破浪,尽管,四周迎着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