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本周,中国军工迎来一个好消息,“枭龙”除了巴基斯坦之外的第一个用户终于敲定了,捷足先登的是西非大国尼日利亚。相比赞比亚等计划购买装有火控雷达的L-15 LIFT型充当空军主力的国家,尼日利亚选择“枭龙”表明了自己身为西非大国的“身家”。况且,尼日利亚还拥有中国的“彩虹3”无人机,这种“察打一体”无人机的身价可不是一般的侦察无人机可以相提并论的,比“世界上第四十个掌握无人机”的越南的那种无人机简直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拥有这两件“宝物”的尼日利亚空军,以后在非洲出门跟朋友打招呼都倍儿有面子——当然,尼日利亚现在面临着打击博科圣地的沉重军事压力,廉价、先进还交货快的中国武器绝对是不二之选。
事实上,自从巴基斯坦开始对国际市场推销“枭龙”(巴基斯坦与中国有协议,双方按比例分成,实际上可以理解为巴基斯坦是“枭龙”的“金牌代理”——只不过小巴出售的“枭龙”贴牌改名叫“雷电”了)开始,《简氏防务周刊》、《防务周刊》等国际主流军火市场媒体就一直非常关注,认为它有巨大的潜力,甚至有可能搅了美俄出售二手老三代战机的局。
其实,轻型战斗机市场一直是世界军火市场上最大的“蛋糕”之一。因为大部分小国买不起先进的重型和中型战斗机,因此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轻型战斗机就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美国的F-5和苏联的米格-21是轻型战斗机市场的第一波主流产品。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推出F-16后,很多国家和地区发现自己根本买不起这种售价高昂的战斗机。于是美国就推出了F-20(早期叫F-5G)“虎鲨”,它的潜在用户是台湾,这种战斗机在F-5E战斗机基础上改用单台F404发动机,而且在这么一架小型战斗机上整合了发射AIM-7“麻雀”导弹的能力,这在上世纪80年代简直是“神物”。
不过当时中美关系正处于最好的时期,结果F-20出口台湾的幻想破灭。而卡特政府当时改变了武器出口政策,并正努力给自己的盟友推销F-16,为了避免F-20“搅局”,干脆就把这个项目一推六二五,给弄黄了。
从那之后,轻型战斗机市场就变成了“老飞机改造”和“老飞机跳蚤市场”的代名词,几个著名案例包括印度找以色列改装米格-21-93,中国歼-7飞机大量出口非洲国家……等等。
不过到了新世纪,在“枭龙”出现之前,另一种轻型战斗机在国际市场上一度风生水起。这就是瑞典JAS-39“鹰狮”,这种战斗机采用的发动机也是一台F404型,采用了鸭翼构型,并装有瑞典的较为先进的电子系统。
然而“鹰狮”之风却难以持久,原因也很简单,这种“高端轻型机”的市场还是很有限的。要知道“鹰狮”的价格近3000万美元,但其许多关键性能一样无法和4500万美元的F-16 BLOCK 52相比,尤其是续航力、载弹量、超视距空战性能等方面。这就导致那些真正“有钱”的用户对它依然是不屑一顾。
另一方面,随着美俄大量出售经过一定改装的二手战斗机,如二手F-16、米格-29等,这些二手机的价格比“鹰狮”要低,而购买苏-27SK、苏30MK和F-15等机型对小国来说贵而鸡肋。对于很多务实的国家,选择什么太清楚了。
结果,“枭龙”横空出世,1500-2000万美元的售价,基本性能不亚于“鹰狮”,如果选择高端配置的线的“宝石台”电子系统构型。这样的装备对于囊中羞涩又需要一定数量先进战斗机的国家简直如天降甘霖。
对于连“枭龙”都买不起,又想要先进战斗机的国家,L-15则是另一个好选择。
可以说中国轻型战斗机已经形成了一个“矩阵”,完整覆盖了轻型战斗机市场,未来的发展绝对是不可限量。
相比之下,韩国近年来也想要开发轻型战斗机,但和中国不同,他们首先要满足的是本国的需求,其次是作为美国洛克希德的“副厂”,填补该公司产品线的空档。韩国宇航的第一个产品是在T-50“金鹰”教练机基础上开发的FA-50战斗教练机。该机是否能够被美国空军选中,成为新一代超音速教练机,对于它能否打开国际市场有很大意义。不过,T-50飞机无法适应高强度战场,而且技术上也相对要落后一些——与它处于同一市场的L-15不仅价格比它便宜很多,而且其LIFT型还将安装相控阵火控雷达,在技术上领先了一截。
同时,作为东亚冷战活化石,要随时准备应付大规模高强度作战的韩国军队自身却并不可能依赖FA-50。他们需要一种具备较强生存能力,价格又低廉的轻型战斗机——用于替换其现役F-5和F-4战斗机。
说到韩国空军,其实近几年流行的军事推演游戏《战争游戏——红龙》里表现得挺到位,韩国空军有好几种先进战斗机,足以夺取制空权,但是无法腾出手来实施对地支援。尤其是为了应对前线支援的需求,面对朝鲜虽然效率不高,但非常密集的低空防空火网,必须有足够多的廉价(换句话来说就是损失得起)轻型战斗机来冒着危险突击过去,不管是在“天马虎”头上扔集束炸弹、射“小牛”;还是对展开了队形的人民军步兵扔铁炸弹、射127毫米火箭,这些“脏活累活”都得让这种廉价战斗机去干。而这些飞机,用玩家的话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死得起”,它们和朝鲜空军的歼-5、歼-6、强-5等老式飞机是互相对应的。
随着时间的推延,未来韩国军队依然需要这样的廉价战斗机,但现役的F-5却日益老化,F-4作为曾经的明星也落后于时代,而且美国方面从80年代以后就不再研制廉价多用途战斗机了……
其实美国A-10攻击机也符合韩国的需求,但这东西美国人不卖——当然,到了今天就是韩国人也并非那么“有病”,去买这种老掉牙的飞机了。
那么没办法,韩国人只有自己研制一种小飞机,这样2020年以后它们才能有足够的飞机“死得起”。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KF-X战斗机会搞成现在这个“似乎有隐身外形”,但却带了一堆外挂武器的情况。
为了分摊成本,国际合作就成了摆在韩宇航面前一条很实际的路子。于是印尼就在这里上船了,其实印尼航空工业还是有一定基础的,该国目前生产的多种型号支线客机在世界上也算小有名气。
但是在战斗机方面,印尼却并没有什么基础,这次借与韩国合作的机会,把自己的航空产业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对于印尼来说,不算吃亏。
不过从一开始KF-X就打满了“因陋就简”、“事急从权”、“凑合着用”之类的标签。这种飞机除了满足韩国人自己的需求外,能在未来的国际市场上和“枭龙”抗衡吗?
我只能说,全世界除了韩国这个冷战活化石,恐怕真的没有人再需要一种“死得起”的飞机了……(作者署名:席亚洲 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