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今年军费再创新高,而且自民党一直没有放弃修宪的“理想”。日本借朝核导危机扩充军备,特别是不断提高空中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的战斗力,着手提升武器装备的国产化水平。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显然其真正的矛头是中国。
中国需及早看清形势,尽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毕竟东亚地区不能同时出现两个地缘战略棋手。)
2019年3月3日,日本防卫省带领媒体参观了“出云”号直升机母舰的甲板、机库及升降梯等,这是自2018年底日本政府批准对该舰改装计划以来,该舰首次向媒体开放。2018年12月,日本政府批准新版《防卫计划大纲》,提出对“出云”级直升机母舰进行改装,使其可搭载垂直起降的F-35B战斗机。此举意味着日本正在切实采取行动,发展真正的航母。
21世纪初,日本计划建造两级新型直升机驱逐舰,即16DDH(“日向”级)和22DDH(“出云”级)。实际上16DDH和22DDH就是两级直升机母舰,除了尚未搭载固定翼舰载机外,已具备轻型航母的特点。其中2艘“日向”级现已服役。2009年8月,日本防卫省在2010财年预算申请中提出1160亿日元(12.5亿美元),用于在“日向”级基础上,建造更大的“出云”级直升机母舰。日本防卫省对“出云”级的职能定位是自卫队的旗舰,可执行反潜作战和海上物资运输任务,以及国际维和、大规模灾害救援、紧急撤侨等行动。
“出云”级首舰“出云”号(DDH-183)于2012年开工,由日本海事联合公司负责建造,总造价约12.52亿美元,2013年8月下水,2015年3月服役;2号舰“加贺”号(DDH-184),2015年8月下水,2017年3月服役。“出云”级直升机母舰标准排水量19500吨,满载排水量24000吨,最高航速可达30节。拥有5个直升机起降点,后部升降机采用舷侧式,有效节省了舷内升降机需占用的机库面积,并减少调运飞机对飞行甲板作业的影响,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舰载机起降和调运能力。舰上还将配备先进的指挥通信设施,从而能承担编队指挥任务,具备作战指挥、多任务规划能力。
在轻型航母中,“日向”级在排水量和主尺度方面处于中等水平,而“出云”级直升机母舰处于中上等水平,吨位超过多个国家轻型航母,如英国的“无敌”级、西班牙的“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等航母。
“出云”级的飞行甲板长248米,宽38米;机库长125米,宽21米。与“出云”级排水量相当的意大利“加富尔”号航母,机库和飞行甲板面积也与“出云”母舰相当,可搭载16架AV-8B“海鹞”垂直起降攻击机。虽然F-35B舰载机尺寸比“海鹞”稍大,但预计“出云”级也能搭载10余架F-35B型舰载机,日本相关媒体则报道“出云”级改造后可搭载多达18架F-35B型舰载机。
F-35B“闪电Ⅱ”舰载机机长15.59米,翼展10.67米;“出云”号直升机母舰前升降机长20米,宽13米,尾部升降机长15米,宽14米,承载重量均为30吨,2部飞机升降机都能容纳F-35B舰载机。因此,从航母整体空间及相关配套看,“出云”级搭载F-35B型舰载机是可行的,且搭载数量可达十余架。
从“出云”级设计及日媒报道分析,其欲搭载F-35B可能还存在问题:一是F-35B起降时的高温喷气,要求“出云”级的飞行甲板具有很高耐热能力;二是F-35B的运行维护、燃油与弹药消耗等与直升机明显不同,“出云”级可能无法满足F-35B的使用需求。这些问题均需改进。
针对问题一,日本可通过在飞行甲板表面涂覆耐高温涂层解决,美国“美国”级两栖攻击舰、英国“伊莉莎白女王”级航母等均通过涂覆耐高温涂层,成功实现搭载F-35B,改造起来相对较为容易。针对问题二,改动工作量较大,可能需对航母的整体布置、燃油舱、弹药舱等进行改进,这可能引起航母整体重心等的变化;但日本从“出云”级设计之初,可能就已计划搭载F-35B舰载机,因此不排除已全面考虑了相关设计。
此外,为提升航母舰载机的整体作战能力,日本可能为该直升机母舰加装滑跃甲板,此举可提升舰载机的起飞重量,扩大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和弹药携带量。这种改装已有先例,如,英国“无敌”级航母首舰“无敌”号在1980年服役时并没有安装滑跃甲板,于1989年加装12度的滑跃式飞行甲板后,显著增加了“鹞”式攻击机的起飞重量和作战半径。
在2018年12月发布的新版《防卫计划大纲》中,日本政府明确表达了引入F-35B型战斗机的必要性,并计划于2019~2023财年采办约40架F-35,其中包括18架F-35B,且部分F-35B将搭载于改装完成的“出云”号上。
当前,美国“黄蜂”号两栖攻击舰已开展了F-35B的海上部署,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也已开展了F-35B垂直/短距起降、夜间起降等试验,已为F-35B的上舰积累了相对充足的经验,可为后续日本“出云”级搭载F-35B提供借鉴。
“出云”级改装完成后,一旦F-35B战斗机上舰,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制空和制海能力将获得质的飞跃。
F-35B战斗机具备较强的隐身性能,能进行超声速飞行,最大飞行速度达马赫数1.6,作战半径大于1100千米,在飞行速度和作战半径上丝毫不亚于常规起降的舰载机(例如F/A-18E/F舰载战斗机最大飞行速度为马赫数1.8,作战半径仅为900千米),甚至在航程上还略有胜出。
F-35B配备有先进的航电系统,能处理和融合来自机载和机外信息源的数据,可为飞行员提供空前强大的态势感知能力,并执行多种任务。F-35的下一代传感器装置可收集大量信息,并将数据显示在驾驶舱和头盔显示器上,使飞行员能更快和更有效地做出战术决策;同时还能将信息传输给其他飞机、海上和地面部队,提升协同作战能力。机载武器方面,F-35B除携带常规空空导弹之外,还可配备空面导弹,精确制导炸弹等,综合性能十分出色。
当前的“出云”级直升机母舰主要以反潜为主,海上对抗和对陆攻击能力不足。改装后“出云”级可搭载F-35B,将具备较强的制空制海能力,可对陆地和海上平台实时远程打击,具有遂行一场中低烈度海上对抗的能力。
目前,日本拥有4艘“宙斯盾”驱逐舰,还有2艘新舰在建,具备了强大的防空作战能力;拥有“村雨”级、“高波”级等多级反潜型舰艇,在建2艘25DD型反潜型驱逐舰,具有较强的反潜作战能力。在“出云”级改造为航母并搭载F-35B型舰载机后,便可与上述舰艇共同构成航母编队。在远洋海域,“出云”级可通过在舰载直升机上加装预警装备,为编队提供有限态势感知能力。
改装后“出云”级可搭载10余架F-35B先进隐身战机,结合多艘“宙斯盾”舰和反潜型舰艇,将构建起上千千米的制空制海圈、近300千米的反潜圈,整体作战能力仅逊于美国、俄罗斯及未来英国的航母编队,强于其他如意大利、巴西等国的航母编队,能在远洋海域构建起一定范围内的作战优势。该舰的服役将极大提升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远洋控制能力,为其突破“专守防卫”、谋求“政治大国”与“军事强国”地位提供支撑。
日本政府3月17日表示,防卫省首次开始研发国产远程巡航导弹。正在研制的首枚射程400公里的巡航导弹,其目的是打击防空区外可能出现的敌人,将在未来几年内投入使用。
从日本“专守防卫”角度出发,日本不应该拥有远程巡航导弹,此举无疑是日本新一轮军扩的开始。
2018年12月底,日本修改的“防卫计划大纲”中,除了当时引发国际舆论的F-35B上出云号航母等舰艇航母化举措外,还包括了日本“跨域”防卫体系、采购新装备、强化太空新领域等富有进攻性的内容。
该大纲中关于巡航导弹也写道:对于进攻的敌方加强对其射程范围外反击的能力。这个大纲并未提及“威胁”的射程范围,那就意味着该条文无疑是加强巡航导弹射程最好的催化剂。
关于远程巡航导弹,除了上文提到的400公里国产导弹,日本已经决定引进“JASSM”(联合空面防区外导弹)和“LRASM”(远程反舰导弹),这两种导弹射程可达900公里,可以从日本海覆盖整个朝鲜。
这更让“防卫计划大纲”中的“防卫”显得尤为可笑,蠢蠢欲动的日本已经不再仅仅考虑防卫的问题了,更改为“进攻计划大纲”或许更加贴切。
日本2019财年的防务军费已经是再创新高,根据新出台的“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日本未来5年内防卫费用将为27.5万亿日元。
军费的增加意味着日本将采购、研发、装备新式武器装备,如F-35战机、陆基版“宙斯盾”系统、出云号直升机航母改为常规航母,这些都是日本已经着手进行的事情。
不止于此,在这个新的大纲中,日本更重视进攻性武器的发展,如高超声速导弹、岛屿防卫用高速滑翔弹、岛屿防卫用反舰导弹等。
其中的岛屿防卫用高速滑翔弹是高超声速武器的一种,据美国《国家利益》网站报道称:日本研发该武器的目的就是为了针对在太平洋地区存在争议的岛屿。
日本正在研发两种不同发射滑翔载具弹头的高速滑翔炸弹,日本防卫省计划在2026年前装备该高超声速武器。
其实该滑翔弹就是名副其实的高超声速导弹,射程可达500公里,最大速度超过5马赫,日本为了掩盖不能拥有进攻性武器的限制,才从名称上混淆视听。
日本不仅发展“矛”,同时也在发展“盾”,日本和美国为了应对别国快速发展的高超声速武器,决定升级宙斯盾的雷达系统。现在用于低空监视的“AN/SPQ-9B”火控雷达采用旋转雷达来戒备周边,存在死角。
而未来宙斯盾舰将会搭载两种雷达:一种高空监视,预计2020年搭载最尖端弹道导弹探测雷达“AN/SPY-6”;另一种新型雷达则计划用于保护宙斯盾舰自身的低空监视,可以四面固定,实施全方位监视。
3月18日,日本海上自卫队“苍龙”级潜艇“翔龙”号(SS 510)在日本中西部在兵库县举行服役仪式。
“苍龙”级潜艇共计划建造12艘,由川崎重工集团和三菱重工集团轮流建造。“翔龙”号是10号艇,也是川崎重工集团建造完成的第5艘“苍龙”级,已于2017年11月6日在神户船厂下水,服役后将加入海上自卫队第一潜艇大队(Submarine Flotilla 1)。
“翔龙”号总成本约560亿日元(5.22亿美元),艇长84米,艇宽9.1米,吃水8.4米,水面/水下排水量2947/4100吨,配装川崎12V 25/25柴油发动机和四个Kawasaki Kockums V4-275R斯特林AIP发动机,最大航速20节(潜航)/12节(水面);装备6具533mm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日本研制的89型重型鱼雷,也可搭载“鱼叉”反舰导弹。
“苍龙”级是日本首级AIP潜艇,最后两艘SS 511和SS 512将配备锂电池,预计分别于2020年和2021年服役。11号艇“凰龙”号已于2018年10月下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