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成都地铁18号线车辆拥有多个“全国首次”。全国首次采用“基于路谱的新型车辆压力波控制技术”,可实时调整客室内压力波动,提高乘客乘车舒适度;全国首次采用“司机室电动座椅”,使司机驾驶体验更加人性化;全国首次具备“140公里高速救援功能的市域车”,可有效提高救援效率。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新线部副部长曾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成都地铁18号线一二期工程兼具列车时速高、长大区间运行、运行风压大等特点,成都地铁重点从结构优化、节能降噪、智能维护等方面进行多项优秀设计。车辆结构优化方面,首次采用适应高速行车的流线外形铝合金车头,外形美观,在长大隧道区间内运行时可降低空气阻力。同时,车辆座椅后背加高,更加符合人体工学,并在每节车厢增设“两处大件行李架”,方便乘客存放大件行李,此外结合客室设计进行纵向布置的28寸LCD图文显示器与车辆客室LED照明具备亮度自动调节功能,可进一步提升乘客乘车舒适度。节能降噪方面,首次采用贴有防晒膜的双层有色玻璃车窗及具有气密性能的塞拉门,可减少阳光辐射并提升隔音效果,同时转向架区域采用了高隔音性能复合材料地板,贯通道采用加厚的双层棚布,密封结构进一步优化,隔音效果更好。智能维护方面,车辆弓网监测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可提高信息采集精度,以适应140公里高速运行环境,同时采用基于4G/5G在线传输的门控器智能维护系统,全方面采集车门电机运行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诊断,实现故障预警。”
目前,成都地铁18号线一二期车辆已经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部分列车已在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内启动异地调试。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证此次异地调试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我们特意新建并投用了3km试验线,试验线设置了站台门、信号设备及能馈装置,为充分验证18号线车辆性能和多方接口调试提供了条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一条地铁线路的筹备工作除了完成土建结构、装饰装修、设备进站等工作外,还需经过12-15个月的运营筹备、6个月以上的综合调试、20000项以上功能测试以及不少于3个月的空载试运行等。记者了解到,成都地铁将结合18号线线路及客流特点,紧密围绕差异化行车组织、便捷高效化换乘组织、高品质特色服务等方面开展18号线一二期工程筹备工作,当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线号线一二期工程起于火车南站,沿天府大道东侧向南敷设,经环球中心、世纪城、麓山至天府新区博览城片区,之后穿越龙泉山向东经三岔湖片区至新机场。18号线座车站,其中一期工程为火车南站至龙泉山隧道出口,线号线二期工程为太平隧道至天府机场1、2号航站楼站,线座车站。(记者 戴璐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