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节目中,王海峰讲述了他和战友们通过科技创新加速部队战斗力生成的难忘经历。
接下来,王海峰将与我们分享他是怎样在国防和军队改革中确保部队战斗力不断线的?
2015年2月,王海峰接任原第39集团军某炮兵旅副旅长,他说,随着部队实战化军事训练向纵深推进,他必须尽快转型成为一名合格的炮兵指挥员。
王海峰:这个压力也是很大的,也是全新的课题。到这个岗位之后,如何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岗位,这还有些差距,这个需要加强学习和训练,要学透、学精各种炮兵兵种的教材,炮兵射击指挥教程、炮兵战术,以及兵种战术,要把这些指挥的原则,战术的原则要吃透。
王海峰:通过部队的演训任务,边研究、边探索、边实践,再逐步提高,可以说2015年集团军实兵演习,2016年参加陆军“火力2016”跨区基地化训练。可以说对自己来说,这两年在指挥上,在战法运用上,在个人的素质上,是一个逐步提升、逐步熟悉熟练的一个过程,尤其是2016年在组织全军大型演训活动中,负责一个炮兵群,全旅两个群,我们群就完成打击任务目标数量86%。
王海峰:“火力2016”跨区基地化训练,期间指导分队有针对性的开展快打快撤、伪装防护等重点科目攻关,自行加榴炮完成战斗准备时间缩短到2分钟,全旅采取逐班考、逐排过,营连大强度连续组织综合演练的方式,扎实打牢分队战术基础和实兵对抗能力。
经过2年多副旅长岗位历练和重大演训任务洗礼,王海峰的综合能力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去年6月,陆军第79集团军某炮兵旅调整组建,作为筹备组组长的王海峰,在选用干部骨干等敏感事务中,敢于唱“黑脸”,坚持公平公正。
王海峰:调整组建之初,我是新组建单位筹备组组长,主要是负责两家合并组建,人员、装备、保障物资、调整优化,进行前期的设计、筹划、拟制方案。我们主要是原39集团军炮兵旅和原40集团军炮兵旅两家合并组建。
因为我是原部队唯一留任的常委,原部队又是新成立这个单位的主体,责任更重一些,尤其军改是政治任务,也是政治大考,一个是公平公正的推荐干部骨干,这里边需要把各级的干部骨干选优配强,因为两家合并,谁更适合哪些岗位,原来哪些人不适合,都要进行调整优化,这样必须出于公心,不行的就必须要敢于唱黑脸,谁更适合,这样才能确保合并组建之后马上能够形成能力。
记者:两家单位合并,如何选准配强干部是大事情,直接影响单位长远发展,你是如何做的呢?
王海峰:一个是作训科长,这个是我当时坚持的。当时方案是同意我们原39集团军炮兵旅报作训科长,因为出于一熟悉装备,第二原来一直在这个单位,第三我也是本单位的。但是40集团军炮兵旅的作训科长跟我一起参加筹备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他站位很高,接受能力很强,组织协调能力很强,组建的时候我就建议把作训科长调整一下,后来上级也采纳了,到我们组建后期,在抓各项工作,尤其训练工作落实过程中,这个作训科长确实发挥作用非常好,完成任务也非常好。
在部队移防过程中,王海峰担任铁运梯队装载指挥所指挥员和两个摩托化梯队带队指挥员,他提出,坚持改革不忘战备、改革历练精兵的原则,要求部队像打仗一样组织移防。
记者:在移防过程当中,您怎样按照打仗的标准,高标准的完成好这次移防工作呢?
王海峰:一、按计划战斗的标准,组织移防筹划,从接到上级预先号令到分析研判情况,逐项要素、逐个环节研究,提出移防建议,确定移防的方案计划。
二、按临战训练要求,组织移防演练,可以说移防千人百车,如何安全顺利到位,这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我们是坚持实战标准,随时准备打仗的要求,组织移防针对性训练,组织驾驶员的辅训、车辆抢修、模拟装卸载训练以及组织通信演练、警戒勤务等专项训练。我们在组织铁路装载过程中,其中一营一个小时内完成了装备的定位,受到了首长高度的评价。
迎接新时代担当新使命,部队顺利移防到新驻地后,各项工作逐步转入正轨,王海峰挑起了战备和训练的重担,摆在他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让新组建的炮兵旅焕发出新的战斗力。
王海峰:一、突出党委统揽。整编组建后,第一个会议就是小型作战会,第一次旅党委会、常委会,就是解决整编移防后部队训练面临的矛盾问题,坚持每月召开一次议训会,严格落实日检查、周讲评、周通报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规定严格落实。
二、突出治案落案。坚持战备方案滚动式修订,战备演练过筛式组织,作战指挥便携式优化,确保方案与人员装备相符,与实际地域相符,与上级赋予任务相符。
三、突出针对性训练,抓训练首先是抓首长机关,组建到位后我们组织了一次战术作业,两次指挥所演习,三期首长机关封闭集训,五次指挥所勤务训练,再有一个就是对新装备指挥技能的培训,都达到一个层次的水平,通过抓这几项工作,达到了组建即组训、合编即满编,成立即合力。
王海峰:面对新增单位,有些是有编制、无装备,有装备、无人才,有专业、无骨干等实际矛盾,我们积极采取“走出去”跟学、跟训,“请进来”教学组训,“封起来”集智攻关等方法,先后破解了五大类20余个专业的训练问题,为新组建的自行加榴炮五营成建制的内部优化,调整组训力量。
记者:用“十九大”精神,怎么去抓好下一步的工作呢?能够助推我们战斗力在新时代有新的气象、新的作为。
王海峰:学习“十九大”,落实到基层部队,主要是突出实战化能力,向“实”上聚焦,去除虚的、假的、空的。
一是训练模式的转变,首先要打好训练基础,按纲施训把内容训全,由于我们现在是二代装备、三代装备并存,还有一些新组建的单位,这样在训练模式,基于信息系统训练还不同于以往的训练模式,优化训练模式对训练的提高至关重要。
同时,我们有最先进的远程火箭炮,有最先进的自行加榴炮,在借鉴以往的战法成果,在进行优化组合,在进行创新提高,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十九大”报告,习主席提出科技是核心战斗力,落实到我们这里,就是挖掘老装备的潜能,运用好新装备的性能,结合新大纲、新条例,深入进行战训法创新研究,创建一流炮兵部队,带出能打胜仗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