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为什么美国的坦克歼击车都有炮塔苏联德国却没有

2019-06-28 07:06

  说到二战时期美军的装甲部队和当时现役的坦克型号可以说种类还真不少,其代表性的谢尔曼坦克虽然说其火力要强过于苏联的T34坦克,但其机动性和隐蔽性可以说完全不占优势,虽然美军的谢尔曼坦克放在亚洲国家绝对是陆战之王,但放到欧洲战场完全就没有任何的优势了,苏联T34坦克在德军的四号坦克面前至少还有机动性可以弥补火力上的不足,可以通过快速机动打穿插打距离,而谢尔曼坦克却不可以起其机动性最高时速才36公里左右,高大的车身也是谢尔曼坦克的缺点之一,虽然谢尔曼坦克拥有倾斜的前身装甲但才50毫米左右到了1944年才有少量M4E8坦克服役把装甲增加到80毫米左右,但其炮塔装甲仍旧是63毫米,这让谢尔曼坦克经常在战场上被德军的豹式坦克爆头。

  美军加入北非战场时前期M3坦克和M4谢尔曼坦克可以说跟德军四号F型G型坦克交战并不吃亏但德军虎式坦克服役后,美军的装甲优势随即就变成完完全全的劣势,但是当时已经是1942年接近1943年了美军的谢尔曼中型坦克的生产规模已经接近数万辆了要临时更换主战坦克已经是不可能了就只能从坦克歼击车入手,研制出一种高效机动的装甲坦克来协助美军谢尔曼坦克在战场的作战,基于这个理论美军的霞飞坦克在1943年生产出来时完全拥有极高的机动性适合在战场上快速利用机动包抄德军主攻坦克侧翼。

  坦克歼击车M10 也在同各时期通过战场谢尔曼各种战斗情况运用而生,M10歼击车俗称狼灌歼击车,该型歼击车最大特点不伪装性好而是机动性强其最高时速高达51公里左右,虽然说是歼击车但与谢尔曼坦克最大差别是跑得快拥有更轻的装甲更强大的火力,其特点是虽然作为歼击车仍旧保留炮塔,这在当时二战期间各国服役的歼击车看美国开创的首例,似乎只有美军的坦克歼击车是拥有炮塔的。

  当时苏联的SU76系列歼击车都是没有炮塔的,德国三号系列四号系列,追猎者,黄鼠狼,猎豹歼击车等同样也是没有炮塔因为了德军认为歼击车作为辅助装甲力量应该拥有极强的隐秘型以方便战场的伏击时使用,苏联的对歼击车的想法同样如此,只有美国的坦克歼击车以高效机动和强大火力来代替谢尔曼坦克在战场上本身性能不足,美军认为如果通过高效的机动能灵活的打击敌人要远远比蹲坑强,在机动中伏击敌人而不是在以逸待劳的伏击敌人更具有战场的主动性,因为美军在整个二战扮演的角色全部都是进攻为主的战斗,美军不需要防御所以不需要高效隐蔽性畏畏缩缩的打一场伏击战,而德国苏联则不同苏联开发歼击车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苏联的坦克更为方便制造,但其火炮系统不像德国坦克那样精密,德国坦克在1000米进行精准射击而T34.76坦克需要在700米甚至更近的距离命中率才能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在这一点上苏联需要研发更强的歼击车配合T34坦克在战场上作战来提高击毁德军坦克效率,SU-85是苏联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种战场歼击车,SU76歼击车说得不好听点就拖拉机外壳加上一门T34主炮,其大规模生产的原因的是德军当时大军压境需要一种非常实用且拥有高效火力的战场反坦克装甲,用于战场防御机动使用说白就是把反坦克炮放在一辆拖拉机中能移动的打击德军而已。

  而德军研制的歼击车,通常是为了伏击敌人所以对其隐蔽性能力要求较高且能独立战斗最好,所以德军的研制歼击车没有炮塔靠着低矮的车身猎杀苏联T34坦克,以三号G型突击炮为例,苏联的T34坦克没有500米的距离内是没有开炮的必要的原因在于三号G型坦克低矮的车身让苏联的坦克手很难瞄准进行精确打击,500米距离内三号G型坦克在苏联坦克炮手眼里无异于一块砖头大小放在地上,还有一个原因导致了后面德军沉迷于对歼击车研制和大规模制造,德国在1944年的战争资源已经不足维持德军装甲部队在战场上的消耗了,如果大规模制造黄鼠狼歼击车,和三号歼击车可以维持德国两年的战场持续消耗,说到底就是没有钢材了,德军的失败在二战后期已经成为了必然了,而美国是不用在乎炮塔上的那一块钢的当时美国资源储备是苏联全国战争资源贮备的4倍之多,而1942年到1943年苏联每一辆坦克,每一架飞机上都从美国英国运出的稀有矿物制造而成,没有英美的资源上的支持就没有苏联在库尔斯克战场上的一往无前源源不断的装甲洪流这一点是肯定的,但讽刺的是德国坦克当时有百分之六十的数量是从中国运出的土制造而成,德国的这点家底还要归功于当时中德蜜月时期所签订的中德外贸互助条约,中国以战争资源换取德国先进的武器。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