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求翻译高手:翻译《黄帝内经》与食疗养生

2019-01-09 16:10

  《内经》强调五味调和原则,认为人是复杂的有机体,需要所有营养素。如果患病则除了药物治疗外,也要进行食品治疗调养。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谷肉果莱食养尽之”。这里五谷、五果、五畜、五菜配合调养,即是将五味调和在一起、全面膳食、荤素搭配、饮食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以满足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

  《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泄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泄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泄材补之,以上都是不同性味食物,顺其五脏之所喜好,顺其喜则为补,逆其好则为泄.因此,在运用药膳时,必须根据药膳的性昧、功效、补泻调和而食之,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内经》认为,人体五脏功能协调,在整体上就表现出“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如果五脏功能失调,则整体上会出现阴阳失调的疾病状态。因而在食疗原则上,《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热以寒,温而行之”。这些寒温调和以养五脏的原则,对指导食疗有重要作用。

  五脏的欲、苦、宜《内经》认为,五味之所以能人五脏、对五脏发挥调养和治疗作用,是与五脏自身的欲、苦、宜特性分不开的。《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泄之,...…心欲软,急食威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泄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泄之,甘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泄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泄之,……说明必须根据五脏的所“欲”采用适宜性昧的食物进行食疗,才能取得良好疗效。因此,根据这一特点,可选择具有缓和作用的甘昧、收敛作用的酸味、燥湿通泄作用的苦味以及润而去燥作用的辛味,治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病。《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色青,宜食甘。梗米、枣、葵、牛肉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李、韭、犬肉皆酸。脾色黄,宜食威,大豆、粟、霍、家肉皆威。肺色白,宜食苦,小麦、杏、莲、羊肉皆苦。肾色黑,宜食辛,黄、泰、桃、葱、鸡肉皆辛。说明五脏有不同的特点,因而所宜的五味和食物不同。根据这一特点,可选择不同的食物作为食疗药膳配方的原材料,分别烹制出治疗肝心脾肺肾五脏疾病的药膳佳肴。

  《素问阴用应象大论》之“辛胜酸、咸胜苦、苦胜辛、甘胜咸、酸胜甘”这一五味相胜理论是以五行相克为依据的,对食疗组方颇有意义。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多食威,则脉凝涩,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楠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结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说明饮食五味尽管对机体五脏有不同的补益作用,但饮食五味过度或偏嗜也会引起相应脏腑功能失常产生病理变化。《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阴之所生,本在五昧,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威,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昧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拘弛,精神乃央”。强调饮食五味是五脏阴精的物质基础,五味调和能促进五脏阴精的化生.而五味偏嗜会损伤五脏,产生不同的病症。《素问奇病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气说明饮食偏嗜会使机体阴阳失调出现相应病症。展开我来答答题抽奖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lgwlh5212009-03-28

分享到: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