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五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互联网金融在2019年退出了全国两会的最高舆论阵地。
纵览过去五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的相关措辞不难发现,高层对这一业态始终保持高度关注:2013年中余额宝横空出世,引起金融业内与社会各界广泛热议,201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便首次提及了互联网金融,当时采用的措辞是“健康发展”。类似的表态也出现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回顾2014年金融工作时,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在过去一年的发展评价是“异军突起”,对未来相关工作的展望仍然是“健康发展”,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2015年7月18日,央行、财政部等十大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同年12月28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面世。之后,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有关互联网金融的关键词是“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主旋律仍然被定位为健康、规范发展。
2016年下半年,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了风险临近全面爆发的时刻,次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便明确警示“当前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对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2017年一整年,监管层前所未有地重视并加强了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警惕风险”成为了那一年互金行业最为醒目的关键词。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到“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将“完善监管”定义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去年7月,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工作动员会中指出,互联网金融风险是金融风险的重要方面,再用1到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化解存量风险,消除风险隐患,同时初步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制度体系。至此开启了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严监管和全面监管,并延续至今。
2019年两会,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正式退出了政府工作报告,也被看作是这一新金融词汇渐渐淡出大众视野的前兆。而话术的演变实际上意味着业态也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易观最新报告《2019中国金融科技专题分析》(以下简称《分析》)中指出:在广义范畴下,互联网金融仅仅是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特定市场环境下的阶段性高峰。技术对于金融的作用,正在逐步从辅助业务的地位,上升成为决定金融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在下一个阶段将更加深入到金融体系内部,降低行业成本,从根本上提升行业效率。《分析》同时认为,随着监管机构对金融科技的理解和认识的加深,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科技的长远发展和长效监管机制。而随着合规成本的提高,监管难度的加大以及金融监管的趋严,监管科技的需求越来越大,反过来监管的需求也将成为金融科技新的、有力的增长点。
与此同时,今年取代互联网金融成为两会金融议题首席“流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超过20次的“风险”,包括“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处置”、“坚持结构性去杠杆,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防控输入性风险”、“稳妥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有行业人士认为,高层意在强调以往屡次爆发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在宏观经济环境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将是建立起结构性的监管框架,梳理、化解跨业态的各类金融风险,建立更加高效、透明、有序的金融行业运行秩序。
重磅!郭树清一天多次表态!老百姓投资理财领域问题相当严重 不能借钱投资
外资竟把这只A股“买爆了”!只许卖不许买 创业板和中盘股纳入MSCI扩容超预期
每日八张图纵览A股:市场在超买过程中持续上涨?追还是不追这是一个大问题!
股民惊呆!刚刚这只A股被外资买爆了!如今只许卖不许再买 下一个会是谁?
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