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热衷讨论互联网怎么改变、创新和颠覆传统,我用了这几个逐渐递进的词儿,最关键的还是颠覆,如果不颠覆,这事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扯远点,没有电和互联网的年代,票号手工记账,拿银票通兑。股票也能交易,现场叫价,直接买卖。但有了互联网,很多传统模式,玩法就彻底不一样了,看看今天的银行,股市,电商,唱片,胶片……有的玩不下去了,有的越玩越好。延续上千年的卖艺和打赏,是个要销声匿迹的行当,小剧场的相声、说书、昆曲,还能勉强维持,但已没人敢在街头卖艺招揽看客,卖大力丸了,城管抓,太丢人,经济效率低。
但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时代,网络卖艺开始死灰复燃,看客打赏开始成为习惯。阵地,就在视频直播间——你也可以理解成个人网络电视台,那些才艺能人,各种妖魔鬼怪,有了自己可以主导的平台,可以经营自己的粉丝。时代变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女歌手,要想进音乐圈儿折腾下,先要拍给经纪公司二三十万的制作费、推广费,还没人敢保证她能火。如果来六间房的秀场,准备一台上网的电脑,置备千儿八百的摄像头和麦克风,就可以使劲折腾了,每天有几百万人同时在线看直播——就好比一个网络街头,有没有本事招揽看客,那就看自己的本事了,你卖艺有人看,有人喜欢,就一定有人打赏你,当然是用“虚拟礼物”打赏,然后再变现。人家高晓松靠在视频节目里卖卖嘴皮子,把大脑里的智慧库存释放下,点击率就有一两亿,然后MINI等各种大户就来了,只要有本事,比不了高晓松,比不了MINI,搞点淘宝店的广告总是有可能的。
这几天,六间房正在搞一个互联网节目《饥饿游戏》,微博微信传的很火,有捧,有骂,也就是五六天,4000多万人观看。节目是干嘛的呢,15天,把四女两男关在密室里,吃喝拉撒睡,24小时无隐私直播,任人点评。他们的任务就是表演,钢管舞,搞怪,唱流行歌,跟粉丝说悄悄话,什么都行,用网友投票的人气换每天食物,谁能吃的饱,谁得饿肚子,那就看自己本事了。
饿过五天之后,任务再升级,他们要将直播间的广告位卖给淘宝店家,人气+销售能力的PK,玩不好,就被关进铁笼子里接受惩罚。规则很扯,表演很二,但奇怪的是,玩家和看客都很兴奋,不是屌丝的,接受不了。
《饥饿游戏》在社交平台有很多争议,大批网友表示不满,亵渎了音乐,侮辱了表演!“卖艺”从来没有变过,只是形式从被动变成主动,艺人从高高在上变得更接地气儿。电影《梅兰芳》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梅兰芳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说座儿的!艺人的地位由粉丝决定,靠包装哄抬出来的是表面虚荣,粉丝一块一毛打赏出来的,才是实力!
这六个在《饥饿游戏》里饿着肚子表演叫卖的选手,他们的表现就是一幕互联网生产出来的“新型艺人”的缩影,时代变了,搞音乐的,有才艺的,解决不了生存问题,就不可能得到尊重,《饥饿游戏》只是挑战传统电视节目的一次尝试,从卖艺的角度,要反着理解“饥饿”,理想是伟大的,现实是残酷的,生存了,活好了,才会没有饥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