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患慢性乙型肝炎10多年胡女士拿到的处方。这是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出了国家“4+7” 城市集采中选药品的第一张处方。
在此之前,3月15日,厦门市各试点公立医疗机构如期启动中选药品采购工作。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福建省药械联合限价阳光采购海西平台上完成了中选药品的首单采购。由此,厦门成为全国11个试点城市中首个落地“4+7”药品集采和使用的城市。
业内人士认为,带量采购能够实施的关键,在于医保、医药、医院三者之间能够联动起来,否则带量采购政策寸步难行。厦门乃至整个福建,都是三医联动效果最好的省份,也是近些年中央实施医改的前沿阵地,带量采购首个城市落地厦门,无疑是中央对福建省医改模式探索的肯定。
去年11月,在微医集团的牵动下,全国首个三医联动平台“三医联”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平台由微医、海西医药交易中心、易联众三方联合创建,力图将福建三明医改的经验复制到全国其他各省市,落地三医联动改革。为了实现“三医联”核心战略,微医集团于3月20日对内宣布了两年来最大的一次组织升级。聚焦核心战略、业务平台化、管理层年轻化成为此次组织升级关键词。
根据CB Insight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微医是医疗科技行业最大的独角兽。在原有的微医云、微医疗、微医药、微医保基础上,微医此次升级提出将聚焦打造开放的“三医联”平台,并基于该平台成立2G(政府购买服务)与2C(市场购买服务)两大业务线”为何首落厦门?
厦门为何能够成为全国11个试点城市中首个落地“4+7”药品集采和使用的城市?这恐怕与当下带量采购推进所面临的阻力有关。
带量采购给药企带来的杀伤力是不言而喻的。去年9月11日国家颁布《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下称《方案》)以来,药企先跌为敬,资本市场一致看空仿制药企。在此期间,药企也多次与国家医保局争议带量采购的实施办法、实施进度以及执行范围。
3月7日,赴北京参加两会的康恩贝集团董事长胡季强刚刚与国务院副总理韩正进行了交谈,并向韩正提交了书面建议材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审慎对待4+7招标药品非试点地区联动,暂缓进行更多品种4+7“国采”,同时希望改变“最低价独家中标”的做法。”
药企大幅下降药价、医疗机构保障60%以上的使用量、医保部门保障医保基金支付,带量采购希望借一系列组合拳的方式,大幅降低药价最终达到医保控费的目的,这一目标的实现,本身就是三医联动力图实现的结果。
所以无论药企如何反对,“最低价独家中标”这一措施始终未见修改。这也体现了国家医保局与药企在这一措施下的巨大分歧。
显然,带量采购要想快速推进,如何破除各方阻力是关键。“4+7”带量采购选择的首个城市就非常具有代表意义,需要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
一直以来,作为全国首批深化医改综合试点的省份,福建出现了“三明经验”、“厦门模式”、“长汀特色”等广受关注的医改样本,因此也有医改试验田之称。福建医改之所以受到全国关注,就是因为其医改模式是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破题,到“立柱架梁”构建起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的改革框架,推动福建医改不断前行。
“福建直面问题、敢于担当、勇于改革的精神特别可贵。”中央领导在福建调研医改时予以充分肯定。
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难就难在这项改革涉及多方利益的调整,涉及多项政府职能的协调。医保是医改的核心、关键’。改革要先改医保,而世界上推行医改的国家80%从医保入手。
2016年,三明医保经验在福建全省推广。福建省组建医保办,实现了相关医保管理职能由一个机构统筹,各方面利益在一个框架下平衡、医药资金链条在一个平台上衔接的医保体制框架。在这一框架下,福建以医保为“经济杠杆”挤压药价水分、规范诊疗行为,优势逐步凸显。
所以福建医改真正做到了以“三医联动”为抓手,真正实现了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老大难问题。
原研药品价格为175.68元/盒(7片/盒),如今,恩替卡韦新售价为8.68元/盒(14片/盒)。3月18日,患慢性乙型肝炎10多年胡女士拿到的处方。这是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出了国家“4+7” 城市集采中选药品的第一张处方。
据了解,厦门此次为了保障国家“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工作的顺利实施,委托海西医药交易中心为“4+7”中选药品提供采购、交易、结算一体化服务,同时建设和运营全国首个全流程监管平台——厦门市“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监管平台”,对中选药品的采购和使用进行全流程监管,以保障试点工作落到实处。
此前,网传一份《“福建省全面落实跟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讨论稿)》显示,对于带量采购政策,不仅仅是厦门,整个福建省的公立医院将全面执行。
福建省以年度药品总用量的60%估算中选药品的采购基础量,以完成采购基础量及年度采购使用中选药品占同种药品使用量60%为条件,优先挂网;对于中选药品,福建省公立医院优先使用,确保带量采购,统一医保支付价(相差大的要谈判,2-3年完成,与国务院方案一致);非竞争组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及竞争组药品按中选药品制定最高销售限价,其他药品谈判降低销售限价;确保货款结算;完善药械阳光采购机制,建立价格动态调整,深化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福州、厦门将列入DRGs改革城市试点。
以前各省的医保相应有一些经办的信息化企业,都是基于以前的医保支付方式做的。现在国家在试点推进DRGs支付方式,各省的医保经办机构都需要重新建立标准统一的、能够互通共享的平台。
据介绍,易联众已与福建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签署了《福建省医疗保障信息化建设合作协议》,指定其作为福建全省医保唯一的信息化开发、维护单位。作为福建医保经办机构,易联众已与福建全省的医保定点医院完成连接。
另据悉,目前微医方面亦正联合浙江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开发智能DRGs(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系统。微医入股易联众后,这一智能系统有望率先在福建试点,推动智能DRGs支付方式改革,整体提升医保经办水平和经办效率。
福建省通过DRGs的付费模式,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使医疗机构自动控制成本,节省医保费用,这样也激励了医院选择价格低到地板价的中标产品。
2018年12月,国家医保局下发《关于申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DRGs(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的国家试点,探索建立DRGs付费体系,原则上各省可推荐1–2个城市作为国家试点城市。
国家DRGs试点的启动被视为医保信息化市场启动的重要政策信号。今年1月10–11日的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推进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提升医保经办水平,被列入2019年的医保工作重点。
分析人士认为,我国目前的医疗信息化水平尚不足以支持全面实现DRGs,医保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催生了对医保信息化的巨大需求。
与此同时,福建医改经过了多轮尝试,最终形成了以“三明模式”为核心的三医联动模式,可以说如今福建医改模式是以三明医改为模型进行全省推广的。
而在实现三明医改的成功经验上,技术保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海西医药交易中心是福建省和“三明联盟”药械联合采购指定的合作机构,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实现跨区域药械联采的交易中心,其基于大数据采集分析,实现了药品、耗材及医疗器械的阳光采购和全程监管,去除中间环节和灰色地带,引导医药行业创新发展。
如今,海西医药交易中心成为了微医集团布局“三医联”的重要合作伙伴。三医联平台整合了微医、海西医药平台、易联众在医疗、医药、医保方面的优势,形成了分级诊疗、药械集采、智慧医保、三医数据互通、商业健康险五项核心能力。
平台对内负责推进医疗、医药、医保三大业务的数据互联、产品互通以及数据智能。对行业则承接省、市、县三级政府三医联动改革需求,打通三医,以通治痛。2G业务线以各级政府、医院为主要客户,帮助各级政府构建区域医疗健康共同体,提升“三医”服务效率。
截至目前,2G事业群基卫云业务的300多辆云巡诊车已覆盖5个省近1000万用户,成为中国基层“流动的二级医院”;医药平台“海西医药平台”2018年交易额超过480亿元,日前已成功跑通国家药品集采“4+7”试点全国首单。
微医保付费用户超过1100万,医保智能经办平台服务20多个省份,服务人群超过4.5亿。2C事业群集合了微医门户、微医全科中心、乌镇互联网医院(专科)、互联网国医馆、微医商业中心,专注于会员服务和医疗健康消费,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全科+专科”的私人医生服务,平台累计服务用户8.1亿人次。
此外,以“三医联”战略为核心,微医参与发起中健投资本,以产业资本为手段,发掘、孵化和支持三医联平台业务所需的技术及医药保的能力,共建医疗健康行业开放生态。
这次调整后,微医的业务线会进一步聚焦,形成以技术为核心的“三医联”平台和以医、药、保互通的2G、2C业务线。这一变动,或意味着微医在为港股和A股分拆上市做更近一步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