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晚,慧聪集团发布2018全年业绩报告,录得营业收入105.8亿元(文中金额均为人民币),较2017年同期大幅增长185.8%,实现了既定的业绩增长目标;总资产规模87.7亿元,同比增长19.5%;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2.76亿元,同比增长2.9%。
放榜一年成绩,2018财年慧聪集团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科技新零售事业群收入5.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5.3%;智慧产业事业群收入92.1亿元,占比87.0%;平台与企业服务事业群收入7.3亿元,占比6.9%。其中,智慧产业事业群收入大幅增长327%,带动了慧聪集团整体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实现了董事局主席刘军2017年底提出营收百亿的“小目标”。
业绩的超额实现,正是慧聪集团专注于产业互联网垂直行业赛道战略结下的硕果。
成为中国领先的产业互联网集团,用互联网和数据赋能传统行业,具体要怎么做?慧聪集团用组织架构迭代,聚焦垂直行业赛道给出了答案。
专注和聚焦,是慧聪集团2018年业绩跃升的最好注脚。一年多以前,慧聪集团开始一场“最深刻变革”,转型产业互联网发展战略,聚焦垂直行业赛道。公司调整架构,专注产业互联网垂直跑道建设,推动建立科技新零售事业群、智慧产业事业群、平台与企业服务事业群三大事业群,构建起完整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圈。
“产业互联网不是产业电商,不只是追求交易规模,也不只是追求数据。而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工具和手段,提高效率、赋能供应链和产业链,建立共赢的生态圈,去做‘生意’。”刘军表示。
中关村在线是科技新零售事业群的主体。过去一年,中关村在线通过把线上的用户导入线下的店铺,并依托SaaS等互联网工具,连接付费零售商,并提升其获客能力、营收能力和运营效率。同时,依托线下销售渠道收集的数据,及数据应用分析,中关村在线形向客户提供“线上+线下”完整营销方案,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为3C及家电产业链上各角色的核心诉求提供了解决方案。
2018财年,中关村在线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日均影响用户超过3000万,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SaaS付费零售上超过4000家,分部业绩6000万元,有效GMV高达15亿元。
智慧产业事业群收入92.1亿元,占比87.0%,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27%,带动了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其主要聚焦包括五大重要赛道:四个产业互联网垂直服务平台(买化塑、棉联、中模国际、中国服装网)及一个数字化转型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兆信股份。“聚焦”及“重度垂直”是智慧产业事业群的重要策略。
中模国际是国内首家建筑器材(以模板手脚架为核心资产)租赁行业综合数据管理平台,以“经营性租赁器材”为核心,向供应链中生产、租赁、施工、物流各方提供数据、金融、交易、物流服务,“让模架生意更轻松”,利用大数据改造万亿产值的传统模架行业。其以管理行业供应链资产和运营数据为核心,提供综合性增值服务。
2018财年,中模国际管理资产规模高达5亿元,平台合同金额超6亿元,2018年经营利润达3400万元,模架银行储户包括韩华集团、中铁建等世界500强。
智慧产业事业群中的另一代表,兆信股份是中国最大的产品数据身份管理服务商,市场份额超过第2至4名公众公司总和,客户包括箭牌糖果、爱普生、东芝复印机、索尼等国际知名企业,以及贵州茅台、恒源祥、利君沙等国内知名企业。
2018年,兆信股份发放超过150亿数字化产品ID,消费者数据超1.5亿次,产业源头部署物联网设备超过2万台,服务超过8万家经销商和终端零售商,获得知识产权100余项和专利30余项。此外,兆信股份还是防伪溯源行业国家标准制定者。
慧聪集团CEO张永红在1月19日的2019慧聪集团年度盛典上介绍,2018年兆信股份签约露露、德州扒鸡、君乐宝、中石油等重要客户,取得了大量成绩。
慧聪集团2018年取得的一系列成绩,除了聚焦垂直赛道,也离不开产品的升级迭代,以及背后八方来聚的人才助力。
在1月19日举办的2019慧聪集团年度盛典上,慧聪集团与中建方程、腾讯云、小米有品等国内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
慧聪集团表示,将与小米集团旗下小米有品在科技新零售领域开展合作,双方将各自发挥在品牌推广、渠道建设、供应链整合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共同为科技产业链和消费者提供服务,助力慧聪科技新零售事业群成为领先的科技产业互联网服务商。
2018年底,慧聪集团和腾讯云牵手,开展产业互联网产品领域的合作。慧聪集团和腾讯企点联合研发的首款B2B泛行业版产品已经面世。未来更多领域的深度合作可期。
慧聪集团和中建集团旗下中建方程将在区域产业规划资源导入、一二三级联动开发、智慧城市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充分发挥慧聪集团产业互联网和中建方程的土地开发优势,将区域土地经营与产业经营结合,推进双方业务的共同发展。
漂亮的转型和产品迭代背后,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今天的“产业互联网”世界,慧聪毫无疑问坐拥着中国最懂行业的管理层。
2018年8月27日,在刘军的盛邀之下,原惠普中国副总裁、宏碁中国总裁,紫光集团常务副总裁张永红加入慧聪担任慧聪集团联席总裁,并于2019年1月8日任慧聪集团CEO。
在慧聪的组织架构中,中轴梯队清晰可见,人才矩阵已然成型:从最高管理层、到各BG负责人、再到各战线副总裁,最后还有数个拥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型人才……在企业价值观和人才战略的推动下,慧聪逐渐形成了“让内行领导内行”的人才结构。
“现在中关村在线董事会成员有原联想集团副总裁、现任佳沃股份董事长兼总裁汤捷,原国美电器高级副总裁、国美在线董事长牟贵先,原框架传媒CEO殷悦等人,在行业里都拥有非常高的知名度。”1月19日的年度盛典上,刘军坦言,如果没有这些懂管理、懂生意的领军人,很难把企业做好,很难赋能给客户。
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进程来看,消费互联网已是一片红海,产业互联网则尚为蓝海,慧聪集团正是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遇。
中国的互联网从To C领域崛起,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各互联网公司通过补贴抢占市场份额,抢占用户,直到打败其他同类竞争企业,以并购结局收场,发展成为一家独大的企业。多年来,中国互联网的人口红利造就了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等一系列消费互联网领域巨头。
对比美国互联网市场,美国市场To B大企业很多,市值几百亿美金以上的企业有很多家,IBM、微软、甲骨文等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数据显示,在美国,风险投资领域约有40%的投资投向To B领域;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大约只有5%。
行业专家判断,过去20年,互联网的重要进步集中体现在To C的消费互联网,未来20年,互联网的重要发展将来自于To B的产业互联网。
2018年9月,腾讯宣布启动战略升级 —— 扎根消费互联网,拥抱产业互联网,新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主要承担腾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探索。马化腾更为鲜明地指出,“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开始引发各界对于产业互联网的关注。
2018年12月26日,慧聪集团与腾讯共同宣布达成合作,双方将在产业互联网产品研发、服务、销售推广等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开拓产业互联网市场,并将进一步探讨开展更多深度合作的领域和方式。
与巨人的合作,给慧聪的产业互联网战略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间。多年来积累的行业资源,则提供了理想落地的助力。
慧聪集团深耕企业级服务多年,过程中与大量的行业企业打交道,积累了丰富的B端客户资源。“我们有多年积累的对垂直行业的认知和触达客户的能力。慧聪集团积累了这么多年,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在垂直行业积累了大量资源。”刘军表示。
找准产业互联网方向,有了垂直赛道,资源积累,人才助力,剩下的问题或许只需要交给时间。
消费互联网的红海已经到来,产业互联网的空间则正在打开。对于发力产业互联网的慧聪集团来说,新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