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信息化的建设是伴随着计算机的诞生后,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后,向各行各业渗透而发展的。目前我国各医疗机构基本完成了内部之间医疗信息化建设和共享。“互联网+医疗信息化”指的是,在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推动下,形成的多形态的医疗服务模式,是传统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的延伸。
我国互联网+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历程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首先是从传统意义的医疗信息化方面,传统医疗信息化本身就自带互联网属性,且主要指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即通过开发应用适用于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医院局域网,实现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目前我国传统医疗结构基本实现内部部门间的信息化收集和互通,正开始向区域内甚至全国范围内各医疗结构信息化收集、处理和共享迈进。从这个方面理解,我国互联网+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历程基本同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历程。
从近几年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应用于医疗行业来看,“互联网+”赋予了医疗信息化新的概念,即“互联网+医疗信息化”不再是医疗信息的简单触网、简单收集,小范围共享,而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重塑传统医疗信息化建设思维模式和经营模式,形成从医疗健康科普-咨询-导诊-分诊-治疗-康复等医疗服务全流程、一体化的新的医疗生态,医疗生态内各主体各司其职、信息通畅、深度融合。从这个方面来看,新阶段“互联网+医疗信息化”即是传统医疗信息化的纵向深化,也是传统医疗信息化的横向拓宽。这个阶段,纵向方面,医疗信息化开始从单个医院管理和临床信息化向区域医疗信息化甚至面向全国范围的个人健康管理信息化过渡;横向方面,出现了更多的医疗服务形态,如移动医疗、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等。
当前,我国互联网+医疗信息行业参与者非常多,主要包括:1)政府部门,作为行业管理者参与进来;2)各级医疗机构;3)医疗设备制造商;4)软件、技术服务提供商;5)医疗大数据开发、服务企业;6)人工智能+医疗企业;8)三大运营商;9)IT巨头;10)保险服务公司;11)风险资本等。
2009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仅为2亿,主要还停留在PC互联网阶段,医疗信息化刚刚起步,以医疗广告、线上问诊和医疗信息搜索为主,属于行业的一个探索期。之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规模扩大以及软硬件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各类创业企业纷纷涌入,互联网医疗的认知度开始广泛形成,到了2012年,市场规模升至67.1亿元。
此后,在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快速成长,数据和服务进一步完善,细分领域开始出现独角兽,市场增长率也逐年稳步上升,2017年市场规模达到325亿,同比增长45.74%。高增长的背后体现的正是传统医疗服务无法有效满足患者需求与医生之间的有效对接。
目前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已逐步成形,在线挂号及问诊企业已从流量争夺进入到了医疗资源扩张的比拼阶段。据前瞻测算,2018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91亿元,同比增长51.08%。
我国第一家远程医疗的创业公司创立于1998年5月,此后平均每年有1-2家初创公司成立,从2008年开始,远程医疗创业开始逐渐兴起,尤其在2011年后,呈上升态势,这是因为2011年后,我国远程医疗政策颁布数量跃变式增加,在政策的引导下,一批创业公司开始涌现。2015年,新成立的远程医疗公司达到巅峰,有29家新成立的公司在这一领域布局。截至2017年全国远程医疗创业公司超过100家,有超过一半的公司提供的是平台服务,他们整合海内外的医疗资源,通过网站、APP帮助患者远程对接这些资源,实现远程医疗,公司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并且,平台服务的内容比较多样化,具体包括海外就医、辅助生殖、牙科护理等。
从远程医疗创业公司融资情况来看,目前,国内远程医疗领域的公司大多处于融资阶段中的早期阶段,暂未获投、天使轮、A轮的公司数量较多,资本进入机会较大。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市场上有2000多款移动医疗APP。在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不断扩充下,行业寡头割据的格局似乎在慢慢显现,这一迹象指向占据众多优势的平安好医生。资料显示,平安好医生归属中国平安集团麾下,为平安集团旗下互联网业务板块的重要成员。2018年5月,平安好医生登陆港交所,创下2018年以来港股最大规模IPO;同时闻名的还有其国际化战略:将与东南亚最大的移动O2O服务商新加坡Grab公司共同设立东南亚国际合资公司,以此布局东南亚市场。基于此背景下,平安好医生的月活跃用户数也实现快速上涨,据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第2季度移动医疗APP月均活跃用户数上,平安好医生以724.1万人排名第一,领先全行业。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互联网+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