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李晓平、通讯员章燕宝;图:厦门日报记者郑晓东)昨日,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厦门分会暨产业招商推介会上,围绕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我市正式开通大数据开放平台(,启动5G预商用,并为5G联合创新实验室授牌。推介会现场先后进行了26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达到351亿元,其中,数字经济项目19个,先进制造业项目7个。
招商引资决定一个城市未来的增量,谁拥有增量谁就拥有未来。昨日的推介会上,我市从用地、数据、人才等广大企业家关注的领域详细介绍了厦门创业、生活等方面的优势,并先后进行26个项目签约,涵盖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等多个细分领域。我市先后与华为公司、腾讯公司、厦门大学和阳光控股、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人民网、安恒信息、优刻得科技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项目包括汇医慧影项目、英视睿达项目、农信互联项目等。
得数据者得天下。为促进智慧厦门建设,昨日我市正式开通的厦门市大数据开放平台构建了包含22个领域主题、20个行业分类,涵盖39个政府部门的数据开放门户。第一批开放的政务信息资源有800万条数据记录、709个数据集、302个服务接口,涵盖信用服务、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地理空间、生活服务等数据内容,与群众生活和企业发展息息相关。
平台支持各类数据的目录编制、数据汇集、集中发布、便捷检索、统计分析、互动评价、应用展示、多样接口、安全存储等功能。各政府部门可有序通过平台发布开放数据资源;个人和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生活需要、数据开发需求向平台申请开放数据;大数据行业主管部门鼓励各类社会主体进行开放数据的增值开发利用,服务民生和社会治理,促进数据应用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健全大数据开放管理和服务机制,有序组织数据资源开放,完善平台服务保障能力,通过大数据开放平台的持续提升,为优化数字化营商环境、推动大数据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据服务与融合应用相互促进的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作出贡献。
5G作为互联网的新平台新引擎,可以为互联网与产业的融合提供更强大的助力,为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提速。厦门正式进入“5G+”时代——作为国家首批5G预商用城市,我市将通过“5G+AICDE”的创新模式,推动5G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技术融合,让5G成为各项产业的吸金石、催化剂。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利用5G网络的强大作用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让更多企业投资厦门、落户厦门。
5G不是通信行业的独角戏,而是各行各业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场盛宴。大会为厦门市5G联合创新实验室授牌。为了持续跟进5G技术演进,市政府在软件园二期搭建了5G联合创新实验室。实验室首批成员由厦门大学、华为公司、厦门市通信管理局、各通信运营商和铁塔公司等组成。
据介绍,该实验室面积1000余平方米,拥有包括核心网、基站、传输在内的一整套5G实验网络,主要进行5G技术前沿、边缘计算应用等方向探索。实验室将联合业内企业、上下游产业,组织力量并大力吸引本地产、学、研各方技术研发力量,共同就5G示范应用的试点、落地以及生产力转化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加速创新示范应用孵化,促进形成典型应用场景。
现代制造业是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信息产业是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力军,二者共同成为构建我市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力量。昨日推介会明确指出,我市将在工信领域打造形成“7+1”条千亿产业链(群),力争我市工业和信息产业经济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前列。
“7+1”条产业链(群)中,“7”指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机械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1”指建设基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的“新型基础设施”。
当前,我市拥有规上工业企业2092家,2018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392亿元,其中电子和机械两大支柱行业完成产值4444亿元(电子2521亿元,机械1923亿元),占总量的70%,增长10.5%。戴尔、宸美光电、宸鸿科技、友达光电、冠捷科技、金龙汽车、天马微电子、厦门烟草、国网厦门电业等龙头企业产值超过百亿。我市成为全球最大的钨制品生产出口基地,国内主要电脑出口基地、液晶面板出口基地,国内最大LED生产基地、亚太地区主要民用飞机维修基地。
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去年6条制造业产业链群实现产值545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5.3%。其中,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机械装备等3条产业链群产值突破千亿元。我市软件信息收入占全省软件业务收入的51.6%,17家行业龙头企业营收增速均超过50%。全省6家全国互联网百强企业,厦门占4家,“互联网+”与实体经济不断融合,为厦门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接下来,我市将坚持以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为引领,围绕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下一代通信网络、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重点领域,做优做强;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着力推动基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技术渗透应用,促进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
以招商促发展,将市委市政府当前招商引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昨日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针对我市重点领域,开展靶向精准招商,补齐产业短板,做大产业规模,增强我市现代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后劲。
我市将力争引进一批现代制造业龙头企业、单项冠军或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互联网百强企业落户厦门,打造引领厦门高质量发展的“7+1”条千亿产业链(群),培育形成国家级现代制造业和信息产业集群。
面向“7+1”条千亿产业链(群),我市将以强链、补链、延链为重点,立足现有产业优势,强化招大引强。市工信局分行业梳理我市“7+1”条千亿产业链(群)发展现状,围绕现有产业链缺失环节项目、现有企业上下游配套项目、现有企业增资扩产项目等重点,摸清全国排名前列的龙头企业情况,编制产业招商地图,形成重点招商目录清单。
筑巢引凤,为吸引龙头企业轻资产拎包入驻,当下我市积极打造招商载体,实施专业园区招商,加大同翔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软件园三期、海沧半导体产业园区、集美机械工业区等产业园区的开发力度,健全完善产业园区设施配套,加快盘活已批未供、已供未建工业用地和闲置低效厂房,提升产业承载能力。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园区及周边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园区承载潜力,努力提升宜业宜居环境,满足项目进驻和企业发展需求。鼓励各区结合自身产业发展规划和招商引资需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融资兴建园区标准厂房。
实施“以商招商”,发挥已落户企业品牌吸引效应,动员大型企业招引其他客商前来投资,形成产业集聚;引导重点产业、龙头企业招引拥有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条。鼓励企业家开展补链招商或跨界招商,利用企业家自身人脉和产业资源,招引本产业上下游合作配套项目落户厦门,补齐产业链缺失环节,或者跨界招引其他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项目,丰富我市产业生态。
推动基金招商,鼓励优秀股权投资机构和龙头企业发起设立产业基金,并争取我市各级政府引导基金出资,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瞄准新基建领域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企业,直接投资企业,招徕具有赋能作用的企业。以市场化方式鼓励中介招商,发挥投资咨询机构,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信息资源、专业服务、市场运作等优势,招引一批大商好商。实施靶向精准招商,根据各产业链薄弱环节,重点围绕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客商资源集聚地,通过“上门”招商、“一把手”招商形式,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配套强的重大项目。
加强重大重点项目跟踪,建立招商项目全周期“秘书式”服务,分解细化任务,落实目标责任,推动成熟项目落地运营。企业是招商的主体,在招商的同时我市也积极支持存量企业做大做优,协调解决工业技改、投资融资、人才引入等实际困难,帮助其达产、做强、扩产。
引进Oxide-TFT、印刷OLED中大尺寸产线和QLED产线。不断补齐产业短板,上游着重引入液晶、有机发光材料、空穴层/传输层有机材料、AMOLED塑料基板、掩膜版、TAC/PVA膜、光学级PMMA、偏光片、ITO溅射靶材、驱动IC、触控IC等关键材料项目;中游支持向AMOLED产线升级,适时引入OLED/QLED产线、薄膜触控传感器和指纹识别传感器产线。
引进高性能海量数据存储服务器、高端容错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大型模拟仿真系统、便携式低功耗微型计算机,以及大尺寸、高性能、触摸型一体式平板计算机,培育智能终端设备企业。重点引进下一代互联网络设备、芯片、系统及相关测试设备产线,以及数字移动通信、移动自组网、接入网系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及路由器、网关等网络设备制造,培育发展通信控制芯片、智能天线、功能模块及关键元器件。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引进卫星导航、卫星通信企业,发展卫星导航芯片、系统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
重点引入大尺寸硅圆片生产企业,面向全球引入具有核心技术的团队培育集成电路设计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发展关键电子元器件、基础材料、高端软件等产业,引进特色工艺半导体制造项目、集成电路先进封测项目、集成电路材料等项目。
引进车身轻量化材料、高压液压元件、汽车电子、中型柴油机等关键零部件和产业链缺失环节,开发节能型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电力电器领域,重点引进智能电网设备,特高压、超高压、户外开关、高压直流输变电设备,建设高压电器检测实验室。航空工业领域,重点提升“一站式”维修能力和水平,策划引进商务飞机客舱改造、发动机大修、起落架维修等业务,着力引进飞机零部件制造企业,建成全球重要航空维修基地。
重点引进稀土功能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高能储氢电池材料,推进产业链向新能源电池延伸。特种金属材料,策划引进医用钛合金人体关节项目、高强度铝镁合金车用紧固件生产项目。先进高分子材料,引进现代化新型环保包装复合材料项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材料,策划引进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锂离子动力电池隔膜材料项目。碳纳料材料,引进固态照明用石墨烯基散热材料、消费电子行业导热材料、石墨烯防腐涂料、石墨烯基微电子等领域。
大力引进国内外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重大疾病防治疫苗、基因治疗药物、细胞治疗药物。鼓励本地企业利用资源和产品优势,对上下游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培育健身器材等大健康产业优势,着力引进一批国际国内健身器材生产企业。
瞄准阿里巴巴、腾讯、浪潮等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龙头企业,力争大批量引入龙头企业,快速形成名企带动效应。争取工信部在我市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将我市打造为互联网产业发展重镇。
加快推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发展,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全面深度融合,形成规模化发展能力。以多类型感知技术全面推动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探索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海量异构大数据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激发物联网产业发展内生需求。
4月22日至24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在福州举行,多家厦企将携最新科技成果亮相展会。眼下,为展会忙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接待机器人“小智”――即将亮相数字福建馆的它正在研发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展会相关知识。[详细]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4月22日在福州拉开序幕,昨日,中央驻闽主要新闻单位、部分兄弟省(区、市)网络媒体和省内主要新闻媒体一行近60人来厦集中采访,聚焦数字福建建设的重大进展和具体实践,为峰会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详细]
当今科技最前沿的技术和应用昨日纷纷亮相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其中,厦门企业在高科技和互联网领域的深耕细作产品成为峰会的一道亮点,它们或腾“云”或驾“物”,在数字云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走在前列。[详细]
当前,数字创意产业、影视产业蓬勃发展的厦门,成为抢占短视频这一风口的先行者。近日,中国短视频产业基地落户签约仪式举行。在市委宣传部的推动下,厦门火炬高新区、湖里区共同牵手中版昆仑传媒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金银海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等业内“大咖”,打造全国首个集内容、制作、发行、交易为一体的短视频产业基地。[详细]
中国数字娱乐产业年度高峰会将于1月9日至10日在厦门磐基希尔顿酒店举行。届时,2018年度优秀游戏评选大赛(金翎奖)、中国优秀游戏制作人大赛颁奖典礼也将同期举行。[详细]
数字经济,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近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在多个维度的排名中,福建和厦门均有亮眼表现:在2018数字经济消费力省份排名、人均数字消费排名及销售总额省份排名中,福建均位居前列;厦门跻身两大榜单——2018销售总额城市前20名及2018农产品数字消费前10名。[详细]
12175483人次、1725126人次,这两个数字分别是去年市图书馆数字资源网页端的访问量和数字资源微信端访问量。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厦门入选“2018年度中国十佳数字阅读城市”。[详细]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精致秀美、面朝大海的厦门,正敞开臂膀,拥抱数字时代。[详细]
昨日,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厦门分会暨产业招商推介会举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昌升致辞,市长庄稼汉为厦门市5G联合创新实验室授牌。[详细]
今日,为期三天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于福州拉开序幕。记者从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了解到,今年高新区企业美亚柏科、美柚、科华恒盛、美图、易联众以及信息集团卫星定位公司将携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亮相数字中国建设成就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