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手机游戏2016大数据报告:告诉你互联网最赚钱行业的未来密码)
作为中国互联网生态中重要的一极,手机游戏(以下简称手游)市场的任何波动,都牵连着资本、巨头和创业者的心。在经过多轮竞争后,目前整个手游市场格局趋于稳定,资本的投入趋于理性,用户增量空间依然可期。从产品层面看,手游业则正在经历一次“效益升级”。
企鹅智酷联手应用宝大数据,基于产品数据、智酷全国智能手机用户调研和行业趋势洞察,发布了这份《中国手游行业2016年中报告》。
从2008年开始,手机游戏与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结合,呈现出巨大的生机。
在应用宝可监测的手机网民中,49%的用户安装了手游APP。用户日均手游使用时长约32分钟,日均打开手游的次数约3.3次。
这意味着用户每天打开的手游APP数量有限,专注于自己的喜好或爆款。尽管整体的用户增量空间可期(51%待发掘智能手机用户),但整体市场正在进入爆款迭代+用户重度垂直的时期。
CNNIC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玩游戏的用户规模达到2.67亿,较去年底增长了1876万,占整体手机网民的45%。
自2014年起,手游用户的整体规模进入连续两年的稳定期。尚未渗透的用户,可能需要新的产品形态去突破。
手游APP玩家以男性用户居多,主要分布在较大城市(二/三线城市)。相对于各级别城市的人口总数而言,手游APP在一线城市渗透情况更好,这和手游人口红利,推广成本/渗透时间等因素相关。
考虑到智能手机用户和中国网民的性别比例(男性均高于女性),女性的手游热情仍有待进一步挖掘。
手游类型中,角色沉浸感强和具有画面冲击力的角色扮演类、动作冒险类游戏最受用户欢迎。
休闲益智类、飞行射击类轻量移动游戏因能打发碎片化时间,游戏规则简单,用户也较为喜欢。
联网手游超过单机手游的用户渗透,代表了整个手游产品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激活网络在手游中的作用和价值。
手游题材/类型是吸引用户下载的最主要原因。口碑和热度也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这在2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尤为明显。
26-35岁群体,多具有早期端游的体验回忆,经典端游移植手游,能对这个群体产生较大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