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交水电费、订票,还是购物,不用出村,信福小屋就可以把这些问题解决,方便又省心。”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姥桥镇姥长村村民李刚,已经成了村里信福小屋不折不扣的宣传员。
如何让农村、农业和农民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如何打通政府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信福小屋应时而生。
信福小屋服务站,作为马鞍山市实施的重要“政府信息工程”,2015年2月率先在姥长村进行试点,为马鞍山市农村发展搭上“互联网+”快车提供了新思路。小屋集综合信息查询、农村电子商务、公共业务村级下沉等功能,覆盖了村民“生、老、病、吃、喝、游、购、娱”各个方面的需求,正成为农民享受时尚生活,做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
为何取名“信福小屋”?市经信委负责同志这样解释:“信是工具,福是目的,小是目标,而屋就是载体”。
11月26日一大早,姥长村信福小屋的店长夏云飞就出门了,他要开车赶到镇上的快递点取全村的包裹。自从村里有了信福小屋,网上购物似乎渐渐融入了村民的生活之中。
在信福小屋进驻村里以前,夏明雪几乎从来不在网上购物,生活用品都是每隔一段时间去镇上或者县城购买。这不仅因为物流无法送货到村,而且他认为网上的东西没有实体店里靠谱。可现在的夏明雪可不这样认为了,他指着自己的鞋子说这就是网上淘来的。现在,夏明雪一有闲时,就会到信福小屋,与大伙儿交流购物心得、抢购打折商品,这似乎成了他生活中的新乐趣。“火爆的时候,小屋里挤满了叽叽喳喳网购的村民,店主家的卧室都成了试衣间。”夏云飞说。
农村电商是电商业公认的最后一片“蓝海”,亦是信福小屋进入农村的首要课题。相比淘宝、京东的企业行为,信福小屋不再局限于某家电商,而是利用网络资源为村民提供代购服务。除此之外,引本地商超进小屋,设实体货架,摆实物样品,是信福小屋消除村民网购顾虑、迎合农村消费习惯的创举。为了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商品让村民选购,小屋进一步借助“淘马鞍山”平台,协同本地商超建立了面向村民的网上商城。将本地商超在农村电商化,打通城市消费品进入农村的渠道。
有“进”还要有“出”。搭借“淘马鞍山”平台,“信福小屋”将姥桥特色农产品输送到马鞍山市区乃至全国,真正形成了农村电商“进与出”的闭环,架起“网购进村”和“山货进城”的双向渠道。其中,土鸡蛋和土鸡成了热销产品。“今年过年期间,姥长村一个村子的土鸡蛋就卖了1.3万个,土鸡更是供不应求。”夏云飞说,只要网上预订要鸡蛋,他就一家一户地去收。这种方式,不仅保证了有货可供,也保证了货源质量。
这也为一些村民开辟了另一种创收渠道。村民夏沈平告诉记者,以前他家只养了两三只鸡,多用来自己家食用,而自从夏云飞告诉了他有人在网上预订鸡蛋和鸡后,他的胆子大了,一下子养了30多只鸡,后面更有着扩充的准备。“网上有渠道销售,我们就敢养。”种粮大户夏勇也直呼小屋给了他灵感,打算尝试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
“信福小屋的功能可远远不止电商进村。”郑蒲港新区工会主席刘向军说。网上购物、销售农产品、存取款、旅游、预约挂号、到城里买房……原本分散庞杂的生活服务,都能在信福小屋里“一站式”搞定。
“以前我们去北京的车票都是先坐一两个小时的车去南京,然后再在火车站买。如果遇到特殊情况,白跑一趟不说,还耽误事情。可现在,我通过网上订票,不仅没了买不到票的担忧,还可以控制出发的时间。”夏明雪除了网络购物外,对信福小屋感受最深的当属网上订票了。
记者看到,在信福小屋里除了网上缴费等服务外,还集预约挂号、养老政策、老年手机、生活配送、全市名师、社保信息、就业培训、家政服务等信息查询系统于一体。
在城市社区信息查询平台的基础上,农村信福小屋还结合农村实际,推出迎合村民需求的12个信息模块,如“病有良医、食有佳肴、住有宜居、行有便捷、劳有多得、学有优教、购有琳琅”等,覆盖了村民“生、老、病、吃、喝、游、购、娱”各个方面的需求。
如果说信息查询和农村电商这两大功能是信福小屋的自带功能,那么公共业务村级下沉,则是信福小屋在农村土壤里发酵出的“附加值”。“它等于打通了公共业务市、县、镇、村的四级网络。办宽带、交话费、交水电费、寄信、办小额存贷、领粮补,凡是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共业务,在这里都可办理。”市经信委信息办总工程师白莹说。
困扰政府和企业多年的公共业务村级下沉难题,在信福小屋里找到了解决渠道。目前,三大运营商、两家银行、中国邮政同时落户信福小屋。“银行小额贷款也可以在这里办理,再也不用去镇上排队了。”夏云飞说。
从最初在城市普及信息化,到进入农村重焕活力;从单纯网上代购,到形成电商闭环;从交水电费、话费,到“炒”出“美丽乡村邮站”概念,行动让信福小屋日益“丰满”,而这离不开众多的“掌柜”。
“信福小屋的每一位店长,都需要经过精挑细选。”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农村青年既要有电商或者超市等相关从业经验,市场意识要强,并要通过培训才能上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希望通过信福小屋这个平台,能够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他们的创业梦想。”白莹说。据悉,马鞍山市对信福小屋的装修及宣传推荐、营销运行和设备硬件采购等费用进行适当财政补助,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协助、个人运营、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进行运营,积极引导电信、邮政、供电、银行、联通、快递物流等企业在信福小屋委托开展业务,扩展农村市场,同时给经营者业务提成,从而保证了信福小屋的发展可持续。
当前,小屋的盈利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代购费,二是土特产差价,三是公共业务返点,四是广告牌租金。“每月四千到五千的收入,应该没问题。”夏云飞说。
“在当前讨论‘互联网+’,谈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候,我们不能够忽略农村地区。这也是我们建设农村‘信福小屋’的重要原因。”白莹表示,一方面随着城乡差距的缩小,尤其是随着几千万的年轻农民工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自由迁移和流动,农村同样离不开网络,离不开网络电商;另一方面,农民、农业和农村,同样需要借助“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预计到年底,我们将建设20家小屋,到明年底将覆盖马鞍山乡镇,建设约150个。”白莹表示,按照计划,新增的信福小屋不仅要将网上问诊、生态旅游、农技下乡等功能融合进来,而且每个信福小屋将根据各自所在村的情况,形成特色服务,实现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