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县创新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实现了“小中心、大服务、小措施、大改革”,为投资项目审批提速、审批流程减化作出有益探索。
做法创新。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投资项目并联审批中心,将涉及的12个投资项目部门审批事项共92项,集中到中心“一窗”受理,入口、出口实现“一窗”,解决企业“跑多处、反复跑”等难题;实施两项小措施:一是实施投资项目选址“联合踏勘”,由并联审批中心于每周五统一组织涉及并联审批的12个部门业务人员,对本周收到的投资项目集中统一联合踏勘,解决了“各自为阵”的问题;二是实施“互联网+投资项目选址”电子审批,再造投资项目选址网上流程,取消纸质投资项目选址审批表,联合选址结束后,由“一窗”统一将投资项目选址意见书电子审批流程表网上同步分发至各审批部门,限定3天内出具审批意见,解决了“互为前置”的顽症。
理念更新。通过以“刀口向内”的改革,“投资软环境是砚山发展的硬实力”理念在砚山逐步形成,“互联网+”思维下的政府职能转变工作有序推进,有效推进了“放管服”改革的落脚点——优化服务和“放水养鱼”,破除体制障碍。
方式革新。一是受理方式上:多个审批部门由原单位分头受理优化到“一窗”受理;二是受理时限上:由原来的30—45个工作日(或制度性缺陷人为拉得更长,有的甚至半年至一年)优化到5个工作日;三是审批方式上:由纸质报件(盖10多个部门印章)优化到网络电子审批(网络同步分发,限时审批,盖电子印章);四是审批流程上:由“互为前置”优化到“并联并审”;五是现场勘验上:由“各自为阵”优化到“联合踏勘”。
视野立新。一是从服务的视角看:极大改善政府服务,从回应性服务改善为主动服务,实现政府从”衙门”到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转变,从“主人”到“仆人”的转变,审批管理组织结构和体制更加简化,“互联网+”“机跑”代替“人跑”使投资项目审批更有效率;二是从投资人的视角看:极大降低制度性审批成本,降低了企业时间成本,减轻了项目落地前期工作成本;三是政府的视角看:极大降低项目落地时间,抵御吃拿卡要、公权私用等廉政风险,激发了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资砚山的意愿,营商环境“等不得”“伤不起”的大氛围逐步形成,企业愿进来留得住能发展,进而加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砚山县投资项目并联审批中心自运行以来,共受理投资项目989个,总投资概算1019.99亿元,其中:审批类438个,备案类546个,核准类5个,按时办结率100%;组织开展投资项目选址联合踏勘256次,涉及项目1121个。(砚山政务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