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盾金融:互联网金融产业更新换代快速推动普惠金融经济

2019-06-29 22:15

  近年来,互联网快速发展,传统的金融行业界限和竞争格局已经重洗。数据的合规、安全、标准化流通和使用,是时代共识和时代趋势。在政策支持、监管引领、数字金融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我国普惠金融取得了快速发展,金融覆盖半径不断延伸,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及便利性日益提升,广大金融消费者的金融需求得到了较好满足。目前,由于我国构建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体系较短,金融市场和传统金融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于是乎传统金融机构难以向部分中小企业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然而,这一劣势在技术进步背景下,反而成为了金融科技创新和赶超式发展的相对优势。金融科技企业和针对部分中小企业客户的新兴金融业态,能够在避免与传统金融机构直接争夺客户资源的条件下快速发展。

  从发展历程来看,普惠金融首先是一门实践的课题。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的社区金融和尤努斯小额信贷实验算起,迄今在实务界已经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然而对于普惠金融的理论研究,尤其是概念的界定与理论框架的设计,却显得相对滞后,甚至很多基础理论问题都没有厘清。中国最近几年加快了普惠金融的发展步伐,在借鉴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也在逐步摸索适合自己的服务模式。但是由于概念界定不够明确清晰,理论框架不够完整严谨,导致出现了模式异化、使命漂移和资源错配等问题。中国要在普惠金融形成后发优势,不仅要在实践层面探索出具有“道路自信”的中国模式,还需要在理论层面梳理出一套符合“理论自信”的中国普惠金融研究框架。

  随着普惠金融研究及实践工作的深入推进,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普惠金融的发展与金融消费者保护密不可分,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不仅是践行普惠金融理念的重要内容,更是发展普惠金融的核心内在要求。在有效的保护机制缺位的情况下,金融消费者不仅无法享受金融发展所带来的惠及效应,甚至十分可能成为掠夺性金融产品及欺诈性金融行为的牺牲品。普惠金融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具有一致的目标,均追求实现金融业健康、均衡和可持续的发展。首先,在实现发展目标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各方利益尤其是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以构建和谐的行业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其次,致力于消除不同地区之间的金融资源禀赋的差异,为贫困及偏远地区的消费者群体提供均等的金融服务,实现金融均衡发展。最后,普惠金融的发展必须注重商业可持续原则,坚持紧紧围绕金融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来进行产品和服务开发,在兼顾双方利益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对金融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今,在消费升级和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与驱动下,消费金融也迎来了发展的新风口。在互联网广泛应用、提升服务体验的同时,应借助科技手段提升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的效率和效果。一方面,金融科技作为当下风控审核、资产定价、贷后追踪等各节点广泛应用的技术手段,将有利于提高风控效率,更好地保护广大投资人的权益。另一方面,借助于金融科技的力量,一众创新金融企业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商业探索可谓进展神速。比如“场景化消费金融”的前景已经崭露头角。与各个消费场景相结合的金融服务,不但让更多的不被传统金融覆盖的人群获得了消费金融服务,还促进了消费商家的业务发展,而且,由于真实消费场景的存在使得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更加有效,商业模式更加健康可持续。

  总体上看,在过去几年中,政策引导和技术发展,大大加快了我国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将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推进到了全新的阶段。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其发展的战略计划和政策措施。在实践中始终以“科技、普惠、连接”的理念,“让金融普惠大众”为使命,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金融变革、以连接市场推动行业发展。2019年,随着互联网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技术和模式的不断迭代,中国式小微金融创新将迎来别开生面的发展。未来,在新金融的影响下,新兴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将表现出互补与融合并存的格局,形成有序竞争、广度合作的良性市场生态圈,共同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功能,到时,会产生一些更具竞争力的互金“独角兽”也未可知。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