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国际化教育道路,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起点是许多家庭的教育首选,那么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国际学校热,那么怎样能选出一所教育质量优秀,并且适合小朋友就读的国际学校呢?国际学校的教育魅力又在哪里?
近日由搜狐号·教育与家有国际娃共同举办的“国际学校幼升小与再择校”论坛在搜狐媒体大厦举行,尊敬的海嘉国际学校总校长彭博士、国际教育专家李锰、爱迪学校区域主管赵宏阳老师、留学监理网总编胡本未老师到现场为家长解答了关于国际小学择校与教育问题。
专家从左到右:国际教育专家李锰老师、海嘉总校长彭敬慈博士、爱迪赵宏阳老师、留学监理网胡本未老师
“能不能顺利的进入到自己梦想的国际小学?国际小学录取难度怎样”是很多面临幼升小的家长们普遍关心的话题,在本次活动上各位专家都从不同层面给与了解答。
根据李锰老师介绍,目前北京国际小学入学竞争较为激烈,这种竞争性首先因为国际学校的招生总量本身就很小,把一年北京所有国际学校小学招生数量加在一起,没有公立校一个学校招生量大。
而目前北京国际小学对孩子英文能力要求也逐步提升,6岁孩子英文要求很高,孩子有一对一面试英文,要表达顺畅。而在考试形式上,国际学校幼升小主要是通过教室观察的方法进行,小朋友一起在教室里待一节课,老师会给孩子打分。
所以想进入北京国际小学的家长,最好在孩子5岁时让孩子入学到K班提前占位,避免在幼升小环节面对激烈的申请竞争。如果想去德威、哈罗等英式学校,5岁就是一年级,6岁入学就晚了,这点家长要把握好。
在回答家长关心的择校问题上,参会的专家提到,相比对各种高大上的课程的选择,有一些很实际的问题家长们更应着重考虑。
首先是距离,小学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小朋友放学的接送问题,由于孩子尚小,安全问题是家长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纵使有校车,但每天坐1小时的校车对小朋友的健康也不是很好,而如果节省接送的时间,孩子们还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要幼升小择校的家长们要考虑好距离的因素。
选择学校就是选择圈子:在选择学校上,家长们更在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想把孩子放在这个群体中培养。在看学校时,关注这个学校家长的群体也是很关键的。另外在选择学校上找学校家长,听家长们的感受十分重要。
学费:国际学校的收费都相当昂贵,给孩子选择学校费用问题要考虑清楚,家长不要盲目攀比,要量力而行,不要因为入学而降低家庭的生活水平。
一些公立校学生想转入国际学校,而公立校学生何时转入国际学校好呢?李锰老师对此表示个人推荐孩子最好在5升6,6年级在公立校还是小学生但在国际学校是中学的第一年,如果孩子在小升初进入国际学校那么孩子就错过了一年,如果从教育完整性上来看5升6是最好的选择,而且在这个时间选择国际学校可以规避掉小升初的择校大军。
在讲解国际学校幼升小的环节,李锰老师先给在座的家长分享了一个他处理过的案例与反思:一位年青的女士在替姐姐孩子咨询国际学校,孩子在香港读书但不是香港身份,在经过李老师对于学籍办理、学校选择等各种详细介绍后,这位年青的女士虽然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但是很郑重的对李老师说“她以后不想要孩子了,太麻烦”。
李老师在现场的分享中表这个案例对他触动很深,家长们费尽心血的择校价值究竟在哪里?在教育上有什么事情比择校更深刻,更应受到关注?
教育的指向是未来,而未来人类将进入到AI时代,许多人类的工作将被AI所取代,人类面对AI最大的优势将是创造力,那么给孩子选择教育道路时,家长就要选择一个对于孩子创造力有帮助的教育道路。
而国际学校在教育价值观上、教育方法上的优势与孩子创造力保护的很好,比如说孩子单科按水平分班,走班制,作业中要求有一定比例是自己思考所得,没有完全唯一的答案等。
在本次会议上,我们也请到了海嘉国际双语学校总校长彭博士到场,彭博士很温和,带有教育家的风范,这择校上,彭博士给出家长选择不同种类国际课程的建议。
彭博士以一个提问开场“什么是国际?”,“国际”是不同的国家的意思,要培养孩子国际视野,就要让孩子理解懂得不同国家的文化,这点落实到国际课程上,就要给孩子选择重视国际心培养的课程体系上。
接着彭博士提出教育的有3大目标,1是知识与思维,2是态度、第3是技巧。现在很多人都认识到第二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孩子仅仅有知识及聪明是不够的,一个孩子一定要有好的价值观,爱上学习,乐于帮助其他人乃至世界各国的人,所以像IB这样的国际课程都看重这一点,重视对孩子国际心与各种价值观的培养。所以选择哪类课程要看所要选择课程所要达到的最高教育目标。
在幼升小环节,许多选择国际学校的家长对国际学校的教育并不十分了解,在本次活动上,彭博士对国际双语学校的教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彭博士区分了国际学校与双语国际化学校的区别,国际学校学习不同地方的东西,但是以英文为主,而双语国际学校虽然也学习不同地方的东西,但是在教育上要求双语并重,让孩子做到同时能够掌握好两门语言,对两种不同文化都能有好的理解,从而具备国际课程所要求的国际心。
在国际双语学校的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上,彭博士以海嘉为例给现场的家长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双语国际化教育培养每一个孩子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促进多元文化的理解、尊重与共融。而落实到教学上,海嘉要培养学生具备4Rs&10As的素质。
4R为:责任(Responsibility)、尊重(Respect)、努力(Rigor)、友情Relationships,这些都是态度的目标,让孩子做一个好人。4R就像树木赖以生长的土地,在上面发育出10项能力即10As。
10As包括:勇于冒险、善于探究、善于思考、善于沟通、善于反思、均衡发展、关爱他人、重视原则、思维开放、学识渊博,让孩子具备这样的能力是海嘉作为双语国际化学校的教学目标。
双语国际化教育的目标很宏大,而把这些目标落实到孩子们的身上需要现实的教育方法。彭博士在这里提到了一些教与学观念的转变。彭博士提到双语学校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有着革命性的转变,一个好的学习过程只有教师“教的好”是不够的。
在已往的教学中可以发现,有很多学校老师很资深,但是他们学生的学习成果却参差不齐,而一些学校老师很年轻,但是学生学习成果却很高,所以说学这个环节也十分的重要。所以现在双语学校有一个概念性的调转,就是从“教学”到“学教”。
理念的转变一定会带动教学方法的转换。在双语国际化学校的教育有这样几个创新。
学习的过程不局限于课堂:彭博士提到一天2名海嘉学生找到彭博士,问到“我们为什么要庆祝地球日”?这样的事情说明海嘉的学习生活并不局限在课堂里,而是在课堂外,学生们自己发展问题并寻找答案。
1、小组讨论:在课堂教学上孩子们也不是整齐的坐在一起,而更多的是以小组形式开展讨论,在讨论中得出答案。
2、强调阅读:在双语国际化学校孩子们要阅读很多书籍,包括中文书、英文书等书籍,
4、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课堂与作业中,答案不是唯一的,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批判性思维。
面对现场有再次择校家长的提问,来自爱迪的赵宏阳老师也给出了解答。不要因为户籍学籍再择校:如果仅仅因为因为学籍户籍的原因选择国际学校,那么家长大可不必这样做,如果想给孩子国际学校的生活与学习模式的话,家长要从孩子的学习能力、性格习惯、兴趣、行为能力未来发展等多方面入手。
再择校上家长们要首先达成一致:家长弄清楚孩子究竟需要什么,弄清方向再进行择校的活动。
对于部分再择校孩子外语水平有限的情况,赵老师也说明,对孩子外语能力的考试都按照教委的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包括单词量等,而孩子入学后,国际学校会按照孩子实际英文能力进行分班,在实际学习上会以走班制进行,老师对孩子的词汇、语法、表达都有明确的学习要求,让孩子达到与他年龄相适应的英文水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