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李俊辉散文集《农城四月天》出版发行

2019-05-11 00:34

  五一前夕,青年作家李俊辉散文集《农城四月天》由西安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作者近年来散文创作的一次精选结集。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倾情推荐,著名作家、剧作家杨争光题写书名,著名作家方英文作序。

  《农城四月天》共七十余篇,22.4万字,全书分“悠悠漆水情”、“我的农民父亲”、“回村里过年”、“悦读人生”、“与胖瘦无关”等五个部分,以散文的形式书写乡村,以朴素的情怀记录乡情。通篇文字是对地理故乡的守望与回忆,更是对生命旅程中乡村记忆的一次完整梳理。

  贾平凹在推荐语中如是说:李俊辉的散文,大多数从日常生活切入,却又不拘泥于生活本身,灵性、活泼,字里行间渗透出一种朴素的智慧,给人愉悦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思考。

  方英文在序言《家园芬芳》中指出:这本散文集里的父母形象,其虔其诚,其强其弱,点滴言行无不处处散发着某种“圣贤情怀”,宛若乡亲乡邻们可感可知的,五谷的芬芳、泥土的清香。

  李俊辉,男,1976年9月出生,陕西乾县人,1999年8月进入媒体工作至今。中国散文家协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2013年出版作品集《大地的声音》,新闻作品多次获得省市及全国性奖项。有作品入选《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曾先后获得杨凌示范区第四届“优秀青年”杨凌示范区青年“创优标兵”等荣誉。

  阅读青年作家李俊辉的这部散文作品集,不时被打动。文章固然要讲究文采,也当在意修辞艺术;但是最首要的,还是这么八个字:情动于衷,自然流出。作者写父母的篇章,尤其令人感佩,字字句句流淌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当下这个史上少有的,礼崩乐坏的年代,能够读到如此敬爱父母、大孝至醇的文字,我深感欣慰。

  其实作者的父母并不老,也就六十出头,仍是健康的劳动者、民生的创造者。作者用不着为双亲端饭递茶、侍汤奉药,反倒一如既往,继续享受着父恩母泽。那又如何去“孝”呢?还是两个字:敬爱。敬爱父母是因为父母钱多吗?学问大、地位高吗?不是的,是因为父母勤劳、慈悲、德厚也。父亲不识字,是个标准的农夫。但是父亲爱土地、爱庄稼、爱树木,如同爱子女、爱亲戚、爱牛羊一样。父母大约,未必晓得大儒乡贤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此襟怀抱负,实在是奢华浩大,浩大得近于李白的吹牛诗。所以自古至今,没有半个人实现过。倒是这本散文集里的父母形象,其虔其诚,其强其弱,点滴言行无不处处散发着某种“圣贤情怀”,宛若乡亲乡邻们可感可知的,五谷的芬芳、泥土的清香。他们修美家园、营造亲和、教养子女,开了一片小小的“万世太平”。如果每一对父母都能如此,岂不“六亿神州尽舜尧”了!因此我说,“万世太平”不要指望别人,也别想给别人以“万世太平”。“万世太平”,就在我们人人手里。

  《拜佛》里记叙,进佛殿要五元钱门票,父母舍不得,说在外面拜也一样。实际上是省下钱来,连同食物一块儿布施了殿外的行乞者。套用当下一个词语“精准扶贫”,这不妨叫“精准拜佛”。作者驾车拉着父母,感慨“佛其实就坐在我的车上”。与其独自远山拜佛,不如陪伴父母四处转转,因为天下的父母,才是实实在在的佛。敬爱父母,更是“精准拜佛”啊。时闻贪官将成捆的钞票献给和尚,以求心灵“解脱”——他就是想不到,或者说不敢公开慈善给真正的急需者——至于那和尚拿到银子后,究竟干了些什么名堂,那也许鬼能晓得。

  李俊辉笔下的父母,是最普通不过的父母,却又是美德非常的父母:农事精湛、家教有方,温和谦让、礼仪贤达。是民间的“君子人格”,如同大地一样丰沃无言。作者还写了一些出门见闻、儿童趣事,也都质朴畅朗,读起来如谈家常。

  李俊辉说很多年前,在我身边实习过。还说我编发过他的文章,但我实在是想不起了。我编报纸时,投稿者、实习生很多,一拨走了一拨又来,实难一一记住。倒是年前的寒冷时节,他连着来了两次。一个胖乎乎的小伙子,长着一双微笑的眼睛,一看憨厚、顿生喜感。闲聊时得知他的工作与家庭,以及勤奋写作的成绩,不由羡慕与赞赏。他工作在闻名天下的杨凌农科城,而几千年来,最诗意、最美好的文章,却总是与土地(大自然)联袂生长的,就是所谓的“农业文明”吧。所以只要细读经典,反复揣摩汉语言妙在何处,怎样运用又显出更妙,那么他的创作前景自然光明远大。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