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又添一位名校校长,万玮校长作为上海教育界的“网红校长”,也是当代校长中的领军人物。
他是那种一直能将教育放在大时代中做判断的校长,也是最早一批推行中西融合教育的校长,主张国际化教育本质是一条“以我为主,善于融合”的传统教育改良之路。
其实回过去看万校长的履历,十多年前他就因撰写《班主任兵法》,红遍了全国基础教育界。再往前看,他的经历犹如小说一般起伏。
1996年,刚毕业的万玮被赫赫有名的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相中,放弃保险精算师的高薪工作,进入平和做数学教师。这一年也是平和双语学校诞生年。
1998年,两年教龄的万玮被撤销班主任职务,因为搞不定班里几十个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校长当时说:“孩子们已经把你看穿了,知道你没辙了!”
2001年,万玮再次当上班主任,并出版了《班主任兵法》。该书成为教育出版界的一部神作,红遍全国班主任圈。
2006年,万玮被提为当时的平和校长任国芳、副校长龚德辉的校长助理。万玮说,“从任校长身上,我学到的是宏观与微观层面对学校管理的把握,从龚校长身上,我学到的是课程构建、教育的长期经营。”
2008-2010年间,《班主任兵法2》和《班主任兵法3》相继出版,记录了一个初三班级短短28天的28堂课。探讨了震撼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012年,万玮被提为平和副校长。他决心效仿任国芳、龚德辉两位校长的管理特色,做到宽容、博爱与敬业。同年,万玮出版《用服务的态度做教师》。他说,平和学校的老师们愿意去思考学生到底在想些什么,这本身就很了不起。
作为上海校长界的“网红”,万校长的演讲不计其数,观点都非常精彩,常引发教育者和家长们的深思。他曾从他的个人体验出发,给大家梳理过一个所有中国家长都绕不开的关键词:“焦虑”。
作为校长,我时常会面临很奇怪的家长质疑。例如,同一时间,会有家长反映老师抓得太紧,也会有家长反映老师管得太松。
有一次,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家长提醒我,听说学校现在抓得比以前紧,是不是因为换了新校长?我哭笑不得,我刚刚还要求老师更多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而减少应试训练呢。
另一群焦虑的家长则不能接受学生在学校里有闲暇时间,他们希望看到整齐划一的课堂,希望看到课后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继续自习。“你们的校长和老师不作为,在误人子弟!”一位家长愤怒地说。
可是你选择了国际教育这条路,将来你的孩子去国外读书,谁来管他们呢?我问。
焦虑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发呆,我却认为他们在内省。正因为此,尽管孩子们顽皮,有时也懒惰,但我在他们毕业时看到的更多是自信,是坚定。若选择不自由,则成长无意义。
以上这两种质疑的家长,恰好是典型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为什么?因为现在家长和教育者的主体还是70、80后。万校长说,“我也是70后,我一直觉得这代人是有心理创伤的,是不够自信的”。
一是跟我们成长的环境有关,我们经历过国家闭塞、贫弱的阶段,面对突然打开的世界,就像山里的孩子走入大城市一样,内心惶恐不安。这不是我们个人的问题,是时代的问题。
二是跟我们受过的教育也有关,我们那代人文精神先天缺乏,因为当年的口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理科不好了才去选文科。更可怕的是,花了那么多时间学理科,科学精神竟然也很匮乏。
三是跟时代的快速变迁有关,我们都经历过信仰的崩塌,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容易走极端,国际事务又摆脱不了受害者情结。至于现在大家经常谈的批判性思维就更缺乏了。
●赶上了时代的红利,很多成为了社会精英,但是内心总有不安全感,对物质很看重;
年轻一代没有心理创伤,更有底气,有自信。而且他们实际上非常爱国,现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出国留学,很多人都是要回来的,只有三、四线城市的学生,更多可能希望留下来。
也正因如此,我预测这10年是国际学校和双语学校的黄金发展期。10年后就难说了,等到90后做家长的时候,国际学校和双语学校是否还那么热?还真不好说。学生出国潮,很可能就是70后、80后家长的一个历史阶段性的现象。
万玮校长在学校教育方面的出色是人尽皆知的,令人没想到的是,他在家庭教育领域也有许多颠覆大家认识的观点。在11月2日-3日,万玮校长将作为特邀嘉宾,站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的演讲台,与大家分享他独特有效的教育理念和精彩实用的教育方法。
此外,上海平和双语学校也将作为参展名校莅临IEIC。对这所学校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去现场与平和的校长、老师、招生官面对面交流,掌握最真实准确的学校信息。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图片新闻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