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家庭教育是家长融化在爱之中的教诲,是人生的第一课。九月开学季,人民网海南频道联合海南省关工委、海南省教育厅关工委推出《新生家长第一课》在线课堂,邀请海南部分重点学校校长以及专家老师结合新生的心理生理等特点,就家长如何更紧密的配合好学校,让新生尽快的适应新学年的学习和生活等主题来进行经验探讨和分享。
人民网海口9月18日电(席秀琴、毛雷、孟凡盛、符武平)日前,海南华侨中学德育处主任曾良做客人民网海南频道,就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家长注意事项等热点话题,和网友分享讨论。
孩子从初中到高中之后,首先是面对新环境的问题。可能在原来的学校,他是班里的佼佼者,但是到了一个新学校,一切要重新开始。环境是陌生的,老师是陌生的,同学是陌生的。所以,新环境的适应问题是高中和初中衔接首先要关注的,有心的家长可以在入学之前就送孩子到新的学校体验,这样孩子到新学校以后就不那么陌生。
高中阶段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习方式的转换,高中在学习上应该是全新的挑战。相对而言,初中的学习难度要小,容量也小,科目也少。高中之后,整个学习难度加大,深度加深,而且内容变多,学习任务非常繁重。此时不是看孩子的分数,而是看排名,排名是很准确的。高中在学习上的挑战和难度高于初中,高分不易得。家长不要看到孩子的分数不比以前就马上黑脸,对孩子要有客观的看待,要明确高中以后一切重新开始,引导孩子更快的进入到高中学习的状态,这是最关键的。
第二,心理情感方面的变化。住宿学校和平常在家里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到学校以后要和同学们形成舍友关系,他在学校的生活中面临新的困难和新的问题,怎么样适应高中阶段的住宿也是一个新的挑战。很多孩子到高中之后可能就面临这样的问题,刚开始满腔热情的要住宿,但是,住宿之后有点不适应,比如说包含着作息时间的改变、同学关系的处理等方方面面,这些都是要家长们心中有数。
第三,还有新的角色问题,以往可能在初中阶段他是优秀学生,但是到重点学校以后,优秀的人太多了,他的角色要转变。可能以前是班里第一、第二名,现在可能是班里的十名、八名甚至二三十名,这些角色都要转变,角色转变的时候,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心态,不要把自己放的太高,要平视自己,要定位好自己。
另外,完成作业了,劳逸结合,该休息的时候适应休息。比如说,聊聊天呀,跟父母亲一起吃顿饭,跟父母亲看场电影是必要的。但是,学业也不能落下,特别是高中阶段,不只是5天的学习,课后的作业量非常大。建议保持一个平常心,也不过度给孩子们休息,该休息的就休息,保持习惯是第一位的。
第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孩子。是孩子高考不是我们高考,在学校里经常有这样的一个现象,老师讲得非常精彩,但是学生成绩总是上不来,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们练得太少,不是自己的东西。在学校如此,在家里也是一样,让孩子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孩子自主的学习,不要过度的干涉孩子的学习。
第二,后勤服务一定要保证。高三这一年,家长的心里要有一把秤。这一年家有考生,该推掉的应酬推掉吧!出去的活动能减少就减少吧!多关心孩子,多陪陪孩子,学生迎接考试,家长也要有这样的心态,我要迎接高考的挑战!但是,后勤服务也要适度,不要打断孩子的思维,孩子们正在专心学习时,食物悄悄的放在旁边,等他思考完毕,回过神看到的时候感到一丝温暖就行了。总之,家长们后勤服务一定要保证,但是,不要过度,后勤方面也不要过多的给他提供大鱼大肉,过多的营养!平常是什么,高考前还是吃什么,打乱了平时的饮食习惯可能会恰得其反。
第三,目标要合理。高三了,可能每个家长都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孩子能考上清华、北大,都希望孩子考上一个重点院校,但是,高考竞争是很残酷的,家长们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要明确你的孩子现实能考到哪。定个目标,使孩子们跳起来能够摘到,如果太高,真的会给孩子们增添无穷的压力,目标太低了他会觉得无所谓,没有动力。
第四,要重视减压。高三的压力真的太大,家长们的压力也大,但是请记住,孩子回到家里不要唠叨,不要讲跟高考有关的话题,不要问这次考得怎么样呀,这样问没有意义只会增加他的烦恼。要做的就是正常的生活,该干嘛就干嘛,还有适度的放松。比如说,到外面散步一下,跟妈妈到市场逛逛,或者是看场电影都可以,总之要给孩子适度的减压和休息。
最后,和谐的氛围非常关键。要营造一种和睦的环境,当然也不要刻意,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会看出来的。轻松和睦的环境之下,孩子们会发挥出他更多的优势。但是,也要注意方法,要少一些唠叨,多看少讲,鼓励为主。
首先,要正确的看待自己的孩子,孩子进入高中阶段之后,通过网络、信息时代接触到的事物和周边的环境,可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孩子们都是爱自己的父母的,可能只是不接受父母的说话或行为方式。所以,正确的看待孩子,更要尊重孩子,不能高高在上,认为你是我的孩子必须要做什么。
作为家长要尊重第一,民主第一。当然,尊重和民主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毕竟他是孩子,一些规矩、习惯方面也要教育孩子,比如说原则性的问题,家长们一定要坚持,包括不能做违规的事,但是不要用高高在上的态度,命令孩子做这做那。
高中阶段到了15、16、17岁的孩子,情感上的发育是正常的,对于男生、女生的好感也是正常的,所以,看到两个孩子在一起,我们不要太敏感觉得就会怎么样怎么样,也许他们会有这方面的萌芽,但是必须引导孩子们正确的看待。不要过度的人为担心,因为人生总会有这个阶段,关键是怎么引导孩子度过这个坎就可以了。
第一个误区,对孩子的教育推给了学校,自身不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住校了,5天就是学校的事,跟家长无关。这个观点是绝对误区。对孩子的教育是全方位的,可能在某个环节方面,学校特别需要您的支持!您的支持态度,您的沟通,可能会让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第二个误区,重视对孩子物质的满足,轻视孩子精神方面的满足。这点是不可取的。物质方面的满足,必要的东西可以满足,但是,精神方面的满足更重要。比如:孩子在学校有些问题没有处理好,他回到家里会表现出受委屈很难受,这种时候,家长要在精神上给孩子一些安慰。孩子们出现迷恋上网,甚至早恋早熟,都跟精神的贫瘠缺乏有关系。因为孩子在家里得不到精神上的满足,他可能就期盼从网友那里找到一些慰藉。所以,物质上关心孩子、满足孩子的同时,更要注重孩子精神上的充实。
第三个误区,不尊重孩子。很多家长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处理问题简单粗暴,但却不明白急起来一句话就可能伤害到孩子,要懂得沟通。做错事该道歉的时候也要道歉,孩子们心里是有一杆秤的,道歉不会损害家长的威信。
第四个误区,只看重学习成绩,不重视背后的非智力因素。学习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学习努力、刻苦的态度,毅力是需要的,同时也需要循序渐进的学习习惯,孩子需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有跟老师沟通的良好行为方式等等。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们的习惯。如果孩子回到家玩手机变成了习惯,就要想方法解决。当然,家长们也要做到以身作则,如果家长自己天天拿着手机上网聊天,还要求孩子不这样做,那孩子可能不会同意的。家长可以跟孩子定个家规,设定沟通时间,吃饭时间,聊天时间,作业时间,通过这样的方式把问题解决掉。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很累,周末就放纵他睡到10点,这是不允许的,八点到了该起床还是要起床,毅力的养成,一定要克服他的惰性,目的是培养他的毅力。总之,非智力因素方面,高中阶段的家长要特别的关注。
另外是心理关爱。家长的目光不能只关注孩子长得高不高、壮不壮,心理健康也要多关心一下。特别是到了高二、高三的时候,孩子常常有叛逆心理,怎么帮他渡过,建议家长们要多看一些心理方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