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哈佛大学教育专家黄陈怡文老师走进北京德元书院,给书院老师及家长们带来了以《如何培养真正的双语言文化全球人才》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讲座。德元书院是社区的教育综合体,德元书院的儿童性格与思维塑养中
3月21日,哈佛大学教育专家黄陈怡文老师走进北京德元书院,给书院老师及家长们带来了以《如何培养真正的双语言文化全球人才》为主题的家庭教育讲座。德元书院是社区的教育综合体,德元书院的儿童性格与思维塑养中心,主要从事儿童素质教育的培养,在社区拥有良好口碑。
怡文老师是美籍华人,在台湾长大,获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硕士学位,专攻双语认知发展与多元文化教育。在美国,曾负责K-8年级ESL学生的教学工作,迄今为止从事教育工作已有三十余年,深刻了解中美两国教育、文化优劣势,拥有丰富的教养子女经验。著有《都是喂了爱》、《布奇乐趣启蒙英语》、《爱的管教》等。
在德元书院讲座伊始,怡文老师围绕“面对时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如何进行国际化教育”这一问题谈到:面对时代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作为家长应该用正确的方式的来认识和接纳孩子的学习能力,用苏醒的教育法,唤醒新时代的生命力。在多元智能、双语能力,新资讯科技带来的教育改革背景下,让孩子拥有更丰盛的人
想要孩子心理健全,家长就要常和孩子沟通,与孩子培养亲密的关系。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建立安全感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心理成长的需要其实和身体成长有很多相似之处,都需要父母的参与和关怀。如果孩子小的时候你没有好好陪伴他,和他的交流沟通不多,等上了中学,你希望和孩子之间能有好的关系,那是不太可能的。
父母没有时间与子女培养感情,于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父母和孩子的距离会越来越远。殊不知,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来说,是比任何看得见的软硬件都好的投资。
沟通不一定非得用有声的语言,肢体语言也非常重要。大多数父母忽略了一件事反而把爱变得很复杂,其实父母的爱很简单,就是照着孩子的本来样子爱他们,无条件地接纳、拥抱他们,不会视孩子的表现好坏而随之变化。轻拍下小脸,摸摸头,一个笑脸,夸张或自然地拥抱一下,这就是爱一种完全接纳的爱。
其实爱是通过生活的细节来传递和表达的,其中亲子共读是非常有效的选择。在我们家,孩子三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开始读书给他听,有时候我自己读,他在那儿看。其实孩子小的时候还不知道什么是读书,但他喜欢拿着书翻来覆去地折腾,还以为自己在读书。此时的关键,是孩子享受到了父母的爱。特别是在阅读的时候,父母把孩子抱在膝盖上,让孩子将美好的故事与父母的膝盖联系在一起,孩子会自然而然的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接纳,与父母的关系也会更亲密。当我家老四出生后,全家人都是他的读书伙伴。现在我的每一个孩子都爱读书,因为他们从小就享受到了读书的美好感觉。
怡文老师在讲到全球性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除了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生活能力的培养之外,重点讲了语言培养在幼儿启蒙阶段的重要性。
只有透过多感官的学习,才能够培养孩子认知和语音的灵感。这个阶段幼儿的认知发展能力、语音、语感度都是最高的,因此,在这个时候打下基础,对于长期记忆是最有效也是最有利的。
因为幼儿全身关注的都是他周边的事物:每个人对他说的话,每一张面孔,每一件物品他都充满兴趣。刚刚进入这一新的世界,他开始探索,开始对周遭的一切充满着好奇,甚至他听到的每一个声音都非常吸引他。
幼儿喜欢探索不同的语音,两岁以前是他们吸收能力最强的时候。如果能够给在这个时段把握好培养的机会,能够学三到五种语言也是可能的。全世界所有的语音统计起来有405种声音,然而不管这个语音有多么的困难,只要孩子生长在这个国家,这个环境里,他都能够把对应的语言学好。很多人说中文这么难,但是在中国出生长大的孩子很自然就能够把中文学会,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学汉语都很挣扎,四声抓不准。就是因为他从小没有听到这个声音,待到成人之后要去捕捉,就很难听准这些音调间的差别。
如果没有人跟他说英语,他就没有学习的需要。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有动机。当有人开始用这个语言跟他对话的时候,他就感兴趣,他就会想到这个声音是有意义的,会考虑这个声音是代表的什么。
由于缺乏语音的输入,听力自然没有办法建立。我们说聋哑,先聋后哑,听不见,他就没法复制那个声音。所以听力是所有语言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一定要听,才能够说得正确。
我们在沟通当中一定有完整的句子,如果只是单独的单词,孩子还是不懂得怎么用。句型和语法其实都是在无形当中灌输在孩子脑子里。孩子到了中学,学英语都是学语法,背单词,那样的效果不好。甚至于学会了以后没有办法灵活运用。
由于大部分人对于双语认知缺少认识,认为幼儿学习第二语言会影响母语的学习。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稍后从一些试验跟研究的报告来看,究竟学习双语对一个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将近两个小时的分享,怡文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和详实的案例,让各位家长走出了家庭教育的误区,触及心灵、震撼思想,不少家长表示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