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是北京教育的“山谷”,因为它有着“豁然开朗”的发展前景(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究竟是怎样一个地位?
2015年顺义、密云、通州、大兴、延庆、石景山、门头沟、平谷这八个区,连一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可能性都没有;2016年,通州理科状元依然没有上清北分数线,文科状元裸分成绩排全市第46名。
过去的通州的教育水平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并不相称,抛开城八区,连近邻顺义都比不上。自从市政府动迁至通州,通州教育会提升至什么样的水平呢?
或许通州教育会因为市政府四套班子、近40万人马的迁移疏解而提升,可能会超过朝阳,但最高也不会高过东城。因为之前的市政府一直在东城,也没见东城教学水平达到西城、海淀的水平。
教育的发展是多年的事情,从师资到生源,到教育主管单位权力的提升,到北京城八区教育资源的引流……从目前来看,通州自宣布市政府搬迁后,其区域生源的中考成绩开始爬升。2016年中考,通州区在570分以上的有36人,甩开了顺义及朝阳,在北京市排名第四。
接下来说说通州的中小学及学区:通州最好的中学仍是国际学校潞河中学。目前初中部不在本校区内,但潞河比起西城海淀的学校,101,实验中学,人大附还有北四什么的,就比较一般了。
从上表可以看出,北京内城的传统名校依然强势。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北京二中、景山学校、北京十二中等,这些传统名校,在今年的高考中依然颇有佳绩。
而郊区状元大多集中在某一所学校,如通州区的潞河中学,丰台区的北京十二中, 顺义区的牛栏山一中,大兴区的大兴一中,怀柔区的怀柔一中,平谷区的平谷中学,密云区的密云二中,延庆区的延庆一中。
除了潞河,通州还比较有名的传统中学是“运河”和“玉桥”。总体来看,通州的中学彼此之间的教育差距没有海淀那么大,同时,通州区教委还推出了“内生外引”的政策,所谓“内生”,即通州正在建立以潞河中学、运河中学、永乐店中学三所示范校为龙头的教育联盟,各联盟校之间通过优质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通州区教委表示,目前,北京东西城区主推集团化学校,石景山区有集群学校。
而“外引”指通州从其他区引进了大批名校资源。目前通州已有北京二中通州分校、育才学校通州分校、史家小学通州分校、北京小学通州分校、北京实验二小通州分校等5所学校落户通州。
未来通州所有的中小学都会与城六区的名校进行“一对一”对接,并通过“内升外引”提升通州的教育水平,未来通州教育将呈“大三环”的发展布局状态。
未来将从空间上的“三个圈”考虑通州的教育问题,将依次重点发展6平方公里的行政办公区、155平方公里的通州新城和906平方公里的通州全境!由内到外的三个“绿环”分别为:行政办公区(6平方公里)、通州新城(155平方公里)和通州全境(906平方公里)。
早在2016年初的西城区两会上,就有消息透露,西城区三所优质校将选址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西城区将与通州区在教育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将于行政办公区主办一所幼儿园、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分别由北海幼儿园、黄城根小学和北京四中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