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君王众多,有的善于骑射,有的善于治国,有的沉迷酒色,有的迷恋商贾。历史上有这么四位君王一直争议不断,围绕他们的故事也是讲不完。但有四个故事却是谣言,大部分人一直都相信是真的,我们来看看究竟是哪四位君王?
第一,汉高祖刘邦是流氓来着,只是运气好当上了皇帝。刘邦是流氓的说法,最早可以在史记中找到依据,但是没有明说,是借着刘邦父亲之口说出来的。后来随着元曲故事的改变,刘邦的形象一再下降。最后给刘邦一锤定音的定语,是鲁迅先生给的。
其实这种说法主要是历来文人向来都同情项羽,在古代文人心中项羽是最合适得到天下的人选,刘邦只是窃取了胜利的果实。因为项羽出身正统,而刘邦出身市井,刘邦数次败于项羽之手,刘邦每次都是使用计谋才得以脱身。
但最后得到天下的是刘邦,作为一个强盛王朝的开创者,没有两把刷子怎么会成功呢?我们来看看为何刘邦在民间形象不高,一是史记作者司马迁被实施宫刑,难免怀恨借古讽今,二是元朝的统治者为坐稳江山刻意打压刘邦,三是鲁迅写杂文讽刺一些人,正好借刘邦来说事儿而已。
第二,王莽其实是一个穿越主角。近段时间,不少自媒体作者都在鼓吹“王莽是一个穿越者”的观念。因为王莽建立新朝之后,在坚持盐铁国营的同时,重点推广“人人平等”和“土地国有”理念,并且发明了一些高科技工具,比如游标卡尺等。其实王莽的做一些做法,是为了平衡当时的门阀势力,例如坚持盐铁国营是为了打破资源垄断,促进自由交易从而增强中央实力;土地国有也是为了将一些土地分给流民,以期望能够稳定百姓促进社会和谐;人人平等更是为了打破门阀的人口控制,同时解放农业生产劳动力,确保百姓富足。
第三,曹操是一个奸雄。曹操在戏曲脸谱中被定为白脸,说是一个大奸大猾之人。其实曹操野心谁都知道,但是曹操的政治军事才能和文学素养,在中国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当时曹操结束北方军阀混战,统一了北方地区,大力推行军屯制度,增加社会粮食产量,随后发动北伐平定了少数民族叛乱,大力打破门阀限制举荐优秀人才,极大推动社会进步。那为什么曹操会被定义为奸雄呢?主要是中国传统君臣思潮影响,认为臣子就应该忠君爱国,而不应该取而代之。曹操代汉,在一定程度造成了思想的混乱,因此文人向来不耻。
第四,杨广是一个昏君。杨广一些做法确实过分,野史中关于“杀兄弑父,霸母欺嫂”的桥段层出不穷。但他的另外一些举动放在今天来评说,杨广是一个有谋略有见识的皇帝,他的一些功绩让后世代代受益。例如,推行恩科考试制度大力提拔人才,建立三省六部影响中国政府结构,开挖大运河推进南北融合,出征高句丽维护边境稳定,这些都是大功德。
可惜杨广好大喜功,节奏没踩对,让李渊看到了机会。杨广的谥号是“隋炀帝”,一个“炀”字直接给杨广定性了。毕竟成王败寇,李渊如果不找出理由,在内部不好向陇西集团交代,在外部不好面对天下百姓,只有坐实杨广罪名,大唐建立才能名正言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