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12日电 (魏恺成)记者12日从成都市郫都区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获悉,2018年以来,该区着力从解决群众身边的难题出发,积极探索社区嵌入式养老,广泛引进各类“社区合伙人”,激发居民内生动力,多元参与共建共治共享,发起了一场城乡社区治理的供给侧改革。
据悉,郫都区郫筒街道小区家庭驿站于2018年投入运营,让照料老人存在困难的家庭看到了希望。在小区家庭驿站,每位老人都有一名专业护理员提供照料服务。“从早到晚,老人心率、血压、吃饭情况、精神状况等信息,都通过手机记录并生成照护日志传到家属手机里。”护理员袁大姐介绍道。
记者从郫都区民政部门了解到,面对老龄化挑战,郫都区积极探索构建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导、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引导各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向“功能性、专业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转变,初步形成“政府主导、公建公助、专业运营、多元参与”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奎星楼社区地处郫都区的老城区,有居民4万多人,小区院落117个,长期缺乏公共空间,服务设施老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扩大社区公共空间、改善公共服务水平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经过广泛走访和收集群众意见,我们将便民服务大厅、咖啡馆、博物馆、烘焙室、小剧场、纠纷调解室等多种功能集中在一起,把党群活动中心打造成了社区综合体。”奎星楼社区党委书记李蓉告诉记者,在当地政府的积极沟通协调下,更多房源“变身”社区公共活动空间。
“有了空间还不够,为了让社区真正活起来,居民提出需求,社区就主动找资源。比如我们的0至3岁早教中心,一节课只需20元;健身房24节瑜伽课只要299元。”李蓉介绍,这些由社区挖掘的商家资源,都变成了社区合伙人。
“社区合伙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社会组织或企业。”郫都书院社区党委书记张雪表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需要多元社会参与。
“居民在社区综合体享受服务,价格低廉,也为社区基金进行了补充,使社区空间运营能够可持续开展。”郫都区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彭祖成表示,从满足兜底需求到照顾多元化需求,社区综合体和“社区合伙人”的加入,让城市社区更加有活力。
郫都区是天府水源保护地。在唐元镇临石村,一支由当地村民组成的护水队,近年来成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先锋队。临石村位于柏条河边,下游便是自来水厂。2016年,为保护水源地,柏条河两岸百米内的住房被拆迁,农田也改为生态湿地,在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的推动下,12名当地农村妇女组成护水队,对河流沟渠的垃圾进行定期清理。
“一开始很多村民都以为我们是捡垃圾的,我自己也有些害臊。”胡雪梅说,通过不断宣传,越来越多的村民意识到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纷纷加入护水队。现在护水队已有30人,每月对河道进行两次集中清理。(完)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