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是国内外创新发展的“新蓝海”,也是南京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
南报网讯工业互联网是国内外创新发展的“新蓝海”,也是南京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互联网正从人与人连接的时代进入到万物互联的时代,从传递信息向传递价值转变,从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转变。工业互联网,即满足工业智能化发展需求,具有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特点的关键网络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与应用模式。
从国际层面来看,工业互联网正处于格局未定的关键期、规模化扩张的窗口期和抢占主导权的机遇期。2018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超过150个,通过平台接入的机器设备数量达26亿件,预计到2021年将超过100亿件,届时工业互联网有望产生高达32.3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值,对世界经济贡献占比升到46%,成为最重要的全球性产业。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成立了汇聚政产学研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已涌现出一批典型平台和企业,如航天云网INDICS平台、海尔COSMOPlat平台、徐工信息Xrea平台等。
从省级层面来看,各省竞相把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广东、浙江省政府均出台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2018年8月,江苏省政府出台《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明确江苏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时间表和路线”行动,即打造网络、平台、安全、生态、支撑5大体系,建平台、用平台2大核心,实施8大任务工程,力争到2020年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到2025年建成23个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得益于先进制造业相对发达等优势,南京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经取得一些成效。
一是网络基础设施持续升级。南京是全国五个大区级通信枢纽、全国互联网八大节点和十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之一,是“宽带中国”首批示范城市,具备国内一流的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近年来,出台了《南京市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信息流动最快城市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城乡千兆光纤网络实现全覆盖,5G试验网加速推进,工业网络互联和协同平台示范应用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二是平台服务功能日益增强。我市聚焦智能电网、电子信息、精细化工、钢铁等具有良好产业基础的领域,率先启动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借助龙头企业在产业链的整合力和影响力,逐步带动形成本行业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2018年,我市共获得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类项目1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类项目30个,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资金1.2亿元,项目数和支持金额均位居全省第一;获得省认定工业互联网服务资源池项目121个,占全省的39%,位居全省第一。南京本土企业朗坤智慧入选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100强,擎天绿色低碳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全国服务5500多家企业,覆盖10余个工业行业。
三是产业支撑能力不断强化。南京围绕高端化、国际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共有11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领域试点示范项目名单,40个企业车间被评为省级示范智能车间。工业互联网的构建是从“企业上云”开始的。南京积极鼓励企业上云,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提供基础支撑。2018年,南京新增上云企业4000家,总数累计超过7000家。
四是安全保障水平逐步提升。目前,全市信息安全企业总数超过50家,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其中研发人员超过9000人,企业总量、从业人员、研发人员在全省均名列前茅。2018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是我国在通信与信息领域建设的唯一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焦解决网络空间安全和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瓶颈问题,同时突破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内生安全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展重大示范应用。
工业互联网是国内外创新发展的“新蓝海”,也是南京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建议实施“六大工程”,助力南京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引流入海工程”,引导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工业互联网汇聚。对标广州市《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南京市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确保每一项任务都有具体的支持方式、考核指标和时间节点,并尽快出台实施。
二是实施“网络升级工程”,加快构建低延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我市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有利地位,实现千兆光纤宽带网络和4G无线网络在制造企业全覆盖,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更好适应工业互联网发展需求。抓好5G商用试点,布局更多5G试验站点,协同推进5G在工业企业的技术试验和应用部署。主动融入上海国家顶级标识解析体系节点建设,着力打造区域二级节点和一批行业二级节点。
三是实施“标杆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南京产业有地标,工业互联网平台也要有标杆。建议学习借鉴杭州经验,推进建立我市“1+10+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1”即培育一个在跨行业、跨领域服务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0”即围绕我市新型电子信息等4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我市机电、纺织、食品、家居等特色产业,培育10个行业级或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N”即培育N个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四是实施“集群发展工程”,全力打造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在全市重点软件园区、省级以上开发区、高新园区规划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园中园。聚焦“4+4+1”主导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互动发展。紧密围绕企业需求,着力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基础网络、信息安全、平台建设、平台服务、云技术产品、人才培养六大类专业服务机构,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技术与服务能力。
五是实施“普及推广工程”,加大工业互联网知识普及和应用推广力度。依托我市智能制造大会、软博会等现有平台,加大对本土工业互联网企业宣传力度。开放我市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探索建立开发者社区,广泛汇聚第三方应用开发者,打造一批创新实用的工业APP。同时,通过建立“创新券”等奖补制度,引导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
六是实施“安全保障工程”,争创一批创新实用的工业互联网安全试点示范项目。加快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建设,支持南瑞集团、国瑞信安等工控安全平台提升。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核心技术协同攻关,研发推广攻击防护、安全审计、可信芯片等一批关键设备和安全产品。围绕设备、控制、网络、平台、数据等领域安全,坚持技术研发和管理能力两手抓,加快建立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作者单位:程金林、孙雷青,中共南京市委研究室综合处;杨军,南京市工信局信息化推进处)
南京报业传媒集团行风监督电线 本报投诉举报电线 电子邮箱:[email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