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精选深度互联网业内文章、收集最新互联网业界资讯、移动互联网报道、研究、服务为己任的第三方行业研究机构。
自2015年下半年至今,“资本寒冬”的声音被一次次放大,创投圈盛传多家独角兽公司濒临死亡的消息,新兴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更是日渐式微,诸多创业项目融资难的状况也在口耳相传中愈演愈烈。
然而,今年下半年以来,社交电商拼多多却动作频频。近日,一大波拼多多线下广告出现在广州地铁站、公交站台、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在大部分互联网企业都寄希望于“勒紧裤腰带”熬过寒冬的时候,拼多多为何逆势而为,大手笔投入进行大规模线下宣传?
2016刚刚入秋,可互联网创业却早已经进入了深冬时节。继美味七七倒闭、爱鲜蜂大面积裁员、果食帮停业后,近期,生鲜电商壹桌网也深陷倒闭的传言,将创业公司倒闭潮的话题再度点燃,再一次让整个行业感受到了寒冬的凛冽。
然而,社交电商拼多多正是在这样恶劣的创业环境中快速成长并发展壮大的。自去年9月正式上线,拼多多短短一年的时间已经取得惊人的成绩,成为社交电商领域一匹当之无愧的黑马。今年年中开始,拼多多频频出现在公共视野。7月底,拼多多宣布获得来自高榕资本,新天域资本和腾讯等机构的1.15亿美元B轮融资,创近年来电商行业最大一笔融资记录。9月中,拼多多不仅始终保持位于App Store榜单前列,用户量也突破1亿,月度GMV超过10亿。9月中下旬,拼多多宣布与品质电商拼好货合并,在用户资源、线上运营和营销推广等层面强强联手,共同发力。
大多数互联网企业认为削减开支才是应对资本寒冬的良策,然而,从过往历史来看,有不少企业恰恰是在资本寒冬通过大规模投入,在行业竞争中摘得先机的。此次拼多多大规模进行线下广告投放,正是深入强化拼多多在用户中的品牌形象,进一步挖掘潜在用户的一大举措。
2004年才成立的Facebook比Google晚了整整六年,然而已一跃成为同Google比肩的科技巨头。从Google到Facebook,他们代表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变迁,后者的出现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起点,并在整个社交网络中加速传播信息。电商版的Google——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搜索式电商——一直存在,并且成为了世界顶级的科技公司。而拼多多正在建立Facebook式的电商——基于社交场景,以“拼”为主要形式的电商。
拼多多的交易场景主要发生于微信聊天和朋友圈分享等社交场景,朋友之间拼团的推荐分享,通过人工筛选判断——接收信息的朋友有可能购买自己推荐的商品——更加精准地将商品信息传递给需要的人,并且大大增加了购买的转化。这种商业模式充分挖掘了微信带来的流量红利,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流量的分发渠道,形成了去中心化的网状的流量传播。在别的公司为了昂贵的线上流量愁得焦头烂额的时候,社交电商拼多多却根本不缺流量。
此外,社交拼团也创造了话题,增加了朋友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有温度、有趣味的社交拼团的交易场景,也大大地提高了用户粘性和复购率。这也是拼多多能够在一年的时间内取得用户数破亿、订单量与唯品会相当的成绩的重要原因。
正在打造中国Facebook式电商的社交电商拼多多,还有大量发展潜能等待被挖掘。过去基本完全依靠自然流量快速成长起来的拼多多,首次在广州进行大规模线下投放,正是其进一步在提升商品品质、品牌形象等方向发力的重要尝试。
通过拼多多的案例我们有理由相信,创业“寒冬论”只是传统产业、过剩产业、污染产业、低效低品质的行业在被淘汰之前发出的哀鸣,具有发展潜力的创业公司才刚刚开始发力。
多研究,多了解,研究君精选互联网业内的趣事、要闻、收集最新互联网业界资讯的认知欢迎精英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