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王梅蕊:发热门诊医生的一天

2020-02-24 19:24

 今天上新冠发热门诊,给我排的是早班,也就是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两点。看似短短六小时,但是从来没有按时下班过,每次处理完最后一个病人就到两点以后了。因为上班期间穿好防护服后就不能再脱下来,活动范围也仅限于诊室内,所以,上发热门诊的医生,不仅上班期间不能吃喝,还要首先应对憋尿这一生理挑战。而我从小以来就不能憋尿,喝完水代谢得非常快,尤其是早上,喝几杯水就不停地跑卫生间。所以,昨天晚饭后就不敢再喝水了。

六点五十起床,快速洗漱,化了淡妆。平时即使再忙,出门时也得把自己收拾精神一些。但今天省却了涂口红,反正戴着口罩即使涂了也看不出效果,再说,涂上口红对口罩也绝对是污染。口罩可得省着用啊,这只已经戴了三天了。

吃了两颗松露巧克力,有点口渴,按照以往习惯,早上出门前必须喝一杯温开水。但是今天坚决不能喝,还是咽点口水润润嗓子吧。

七点二十五分准时出门,公交车已在巷口等着了。最近,公交公司特意为医务人员开通了三条免费公交专线,我家巷口是三号线的始发站。通过几天的运行,我们已经跟司机师傅熟悉了。七点半发车,司机发现还差一个人没到,于是问我们还等不等。有同事赶紧打电话联系,原来没到的那位同事今天是下午班。真是一位细心、周到的司机。

七点四十分抵达医院。在去发热门诊之前,我必须再一次彻底排空膀胱,同时穿上预备好的纸尿裤。到办公室脱下脚上那双系带的短靴,换上提前放在办公室的平口”一脚蹬”,这是为了待会儿穿防护服方便。因为穿防护服之前必须进行手部清洁,清洁后就不能再碰鞋了。赶紧换上普通工作服,提着已用了多次、又经紫外线照射过的一次性隔离衣和防护口罩,快步下楼,直奔感染楼。

自从抗击疫情以来,感染楼的病区被全部用做隔离病区,连同发热门诊一起成为了“与世隔绝”的禁地,其他人(普通人)不得进入。发热门诊设在感染楼的外侧一楼,刚进门是清洁区,也是我们的换衣间。我将工作服挂到墙上,把头上的“马尾”挽起,地上的大塑料框里放着已消毒好的防护服,护士长把帽子、外科口罩和外科手套已经提前放在桌子上了。接着开始酒精洗手,必须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一个步骤都不能省略。洗完手戴帽子、防护口罩,外面再戴一个外科口罩。穿隔离衣,外面穿防护服。穿一次性鞋套,再穿防护鞋套,外面又再穿一个一次性鞋套以免踩脏防护鞋套,最后戴护目镜、手套。终于穿好了,护士长忽然发现我额前露出有一根头发,她帮我往帽子里塞了塞,没塞进去,就直接拔掉了。她说,我在这儿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和监督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坚决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发生职业暴露和交叉感染。真是太暖心、太给力了!

武装完毕已经八点十分。在我开始换衣服的时候,主任已经通知上夜班的男同事去脱防护服、做个人清洁了。他是从前一天晚上九点钟穿上防护服到现在,估计也憋到极限了吧,得赶快去解决个人问题。

发热门诊的诊室就在几步之遥,但我不能从这里直接进去。它有内外两个门,因为属于污染区,所以对内的门紧锁着,我得穿过楼道长长的缓冲区,绕过化验室,拐两个弯,经过外面的走廊进入诊室。值班护士已经用酒精把诊室的物表仔细擦过了,桌面和键盘都很干净,空气中弥漫着紫外线照射过的特有气味。

这几天病人明显少了。到九点钟后才陆陆续续来了几位患者。中午两点要下班了,却有一个患者的CT报告还没出来,我只好等待,必须处理完自己手上的事才能离开。

今天上班,一共只接诊了六位患者,除一对母女外,其他四位都是男性。总体感觉现今男性并非都是传统印象中的坚强如铁,有些男性反而比女性更敏感、脆弱。今天来的其中两位男性,一个三十多岁,无明显暴露史,以上呼吸道感染来复诊,且距离前次就诊仅间隔了两天,症状明显缓解,但他还是不满意效果,怀疑自己会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会不会是新冠肺炎,并反复说他这人不能生气,一生气就生病,这次生病就是因为之前生了点气。我耐心开导了好大一会儿,最后,按照诊疗程序建议他去呼吸道普通发热门诊。另一个二十多岁,春节前从西安回来,十天前在其他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没有任何症状,自诉一直发热,要求做全面排除新冠肺炎的检查。问他自测体温最高多少,他说一直在36℃-37℃之间,我说你这体温正常,没发烧,他说他还是感觉发烧,于是让他测量腋下体温,显示为36.5℃。他已经在村卫生室输了几天液体,村医还给他开了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药”。看了他的CT报告和其他各项检查结果,我告诉他目前暂时不需要用药,回家好好休息,多喝水,若有不适随时再来。望着他离去时小心翼翼、怅然若失的样子,我有点无言以对。

自从疫情暴发以来,我院被确定为全县唯一的开设发热门诊和隔离病区的定点医院。作为新冠发热门诊的医生,也是对患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排查的首诊医生,责任重大,必须掌握和熟悉最新版的诊疗方案,把好第一道诊断关。因此,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是重要环节,同时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综合分析,与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呼吸道疾病甚至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相鉴别,绝对不能误诊、漏诊,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疑似或高危病例。但也不能草木皆兵、过度医疗,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所以,每次接诊都将大量的时间用在了询问和记录现病史与流行病学史上,同时,对于现阶段患者普遍存在的恐慌和焦虑情绪还要及时疏导,给予必要的科普,一个病人占用的诊疗时间是普通门诊的几倍。

三点多钟最后一位患者的CT报告出来了,虽无明显异常,但是患者持续高热,血象示白细胞正常、淋巴细胞数目减少,另外他春节前刚从乌鲁木齐回来,接触史不详,于是按诊疗程序联系院内专家组会诊,最后收住院隔离治疗。

忙完这一切赶紧换下防护服,做完个人清洁,回到办公室已经四点了。这才感觉到该去卫生间了,看来禁饮还是蛮有效的。

一整天不吃不喝反而没有饥渴难耐的感觉,但基本常识提醒我体内已经严重缺水,必须立即补充。于是,烧一壶开水,泡一杯朋友送的毛尖,缓缓啜饮,让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渐渐滋润起来。

五点十分,准时在门诊楼前坐上专线公交,回家。

进了院子,脱掉外套,连同口罩、手提包挂到通风处,喊女儿帮我拿出拖鞋,就直接进了卫生间。把所有衣物扔进洗衣机,畅畅快快洗了个淋浴。

头发还没完全干透,忽然接到主管院长电话,有紧急任务,需七点钟到医院。于是匆匆吃完饭,七点零五分爱人开车送我到医院门口。大门口的预检分诊点依然有同事在寒风中工作,他们也是轮班,24小时有人在岗。

忙到晚上十点钟,感觉当天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可能性很小,于是暂告一段落,待明日继续吧。坐院长的车到住处巷口,爱人已在路边等着我,与他一起走过昏暗的巷子,终于回到温暖的家。而院长却又开车去卫健局了,还有更多的任务在等着他……

作者简介:王梅蕊,女,陕西富平人,出生于1975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和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双本科学历,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在潼关县人民医院工作。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