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精神 一路芳华

2020-04-24 09:31

 

4月22日

陕西日报头版刊发题为

引领打造中国西部创新港

西安交大 一脉精神一路芳华

专题报道

全文如下

“从黄浦江边扎根到大西北用了64年,创造西部的江海口岸用了1000天。我们安心了。”

——4月21日,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正式启用的第一个春天里,西安交通大学的老教授们走在创新港的“西迁大道”上不无感慨。

如果说64年前的西迁是一曲西部壮歌,那么今天挺立于西安西咸新区的中国西部创新港则是一所大学面向世界和未来的使命。

▲▲▲ 创新港规划鸟瞰图

64年前

交大用3年时间从上海迁到西安

64年后

依然是3年

交大在西部创造了一个科技之港

西迁的脚步在交大人身上从未停止过

▲▲▲ 创新港科创基地工程进展

29个陕西省科研基地,18个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覆盖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19个学科。西部创新港从建设之初就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创新港探索21世纪大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新模式、新形态,与陕西12个市(区)合作,共同建设辐射西部的“创新码头”,实现人才、信息、资本等市场要素的穿梭流动。

▲▲▲

2019年4月8日—10月26日

历时 6个月,举办14场揭牌仪式

成立26个研究院、1个联合设计学院

2020年4月8日,是交大建校124周年西迁64年的日子。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交大人通过线上平台参加特殊的升国旗仪式,共同向抗疫英雄致敬、为母校庆生。

这一刻,让刚刚从抗疫一线回到西安的施秉银落泪了。在驰援武汉的56天时间里,他带着全体队员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共接收126名患者,其中96人治愈出院,26人由重症、危重症转为轻症。

施秉银的执甲逆行,是每个交大人家国情怀的共同坚守,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西迁精神的共同传承。

▲▲▲ 创新港科研平台建设持续火热进行中

前方执甲

后方执锐

交大机械学院教授、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彭年才带领团队在最短的时间里开发出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设备和试剂;

数学与统计学院医学人工智能团队开发出在线健康咨询、问诊与新冠风险筛查系统;

机械学院梅雪松教授团队开发出体温筛查巡检机器人、无人消杀巡检机器人等系列产品;

管理学院刘跃文副教授为云南省开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的预测模型与系统。

▲▲▲ 创新港实景图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

这句话64年前

被西迁的列车带到了西安

64年后

被一代代西迁人带到了世界

2018年,交大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并列大陆高校第一位

2019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机械工程学科排名全球第二

《全国科技创新百强指数报告2019》显示,西安交通大学位居全国科技创新高校30强第六位

64年前

无数人背起行囊

开始了一场义无反顾的远行

一路向西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64年后

所有的梦想有了最精彩的回答

西迁的脚步铿锵出了大树苍翠

一路芳华

......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文章评论 · 所有评论
评论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
点击加载更多
© 2016-2018 12小时新闻网 http://www.12hnews.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lobtom@163.com